代表委员建议推广分级诊疗 构建更多“医联体”化解儿科“看病难”

26.01.2016  09:41

  “这几天,许多代表委员都在关注着‘儿科看病难’问题,韩正书记更是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医院的儿科上下全都沸腾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拿起手机给记者看,他的朋友圈里接连数十条被医生转发的都是与儿科相关的报道。

  风险高、收入低、人才培养机制的欠缺,儿科科室纷纷“瘦身”,儿科看病难成为必然。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李原代表、陈金隆委员建议推广分级诊疗,构建更多“医联体”。所谓“医联体”指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中心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未来的“”联体应当如何进行规划?李原认为目前儿科看病家长倾向“扎堆”市区4家专科、优势医院,“建议可以按区域分片组成儿科医疗联合体,或在郊区县建立三级专科医院分院,或二级医院由三级医院托管的方式,发挥三级专科、优势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儿科的整体服务能力。”据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已联合嘉定、普陀、静安三区的卫生计生委组建儿科医疗联合团队,探索拓宽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本市‘儿’联体仅成立一年多,试图撬动儿科‘老大难’问题,单枪匹马显然力量不够。儿科医疗服务专业化、分级诊疗、集团化运行是国内外儿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陈金隆说。

  如何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李芸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物价部门等应根据儿科诊疗项目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价,提高诊疗费用。也可以参考公共卫生人员标准,设立儿科“人头费”,改善收入待遇。她建议职称评定在同等条件下可考虑向儿科倾斜,以提升儿科的吸引力。“相关部门应做好科学监测出生人口数据工作,未雨绸缪及时配置儿科专业人才。同时加大规范培养儿科医生力度,针对人才缺口,设立儿科医技科室的规范化培训基地,鼓励全科医师加强儿科知识的培训,不失为填补现有人才缺口的适宜之计。

  张道方、李明磊委员通过对本市部分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后发现,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心理状态同样值得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约35%的医务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约27%的医务人员处于患病状态,31岁至40岁的医务人员亚健康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儿科又是这当中高风险低收入、人手严重紧缺的科室,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亚健康状态更为突出。对此,委员建议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同时监督医务人员定期健康体检。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