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拒载屡现 打车软件能否成为“好老板”?

30.12.2015  11:47

  近日,上海一出租车司机以“太困”为由,将车上乘客抛在半路上。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关注。记者昨天获悉,经市交通执法总队三中队调查,基本认定这名出租车司机中途抛客,是拒载的违法行为,其还多次骗取短途票,扰乱出租车站点营运秩序,拟对其作出吊销出租车准运证的处罚。

  事情得到了解决,但很多人依然对此类现象“不依不饶”,因为类似的拒载已不是个别现象,许多人都曾遭遇过“挑肥拣瘦”的出租车司机。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出租车还是上海的名片吗?这一行业从业人员出现素质开始下滑的现象,究竟是谁之过?

  一位在出租车行业从事多年管理工作的业内人士说,现在出租车驾驶员缺口很大,许多出租车公司都是求着他们开。面对乘客的投诉,有时驾驶员比公司还凶,公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前,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出现,给管理出租车司机这支队伍提供了契机,网络平台有可能管得更好,因为“乘客的投诉直接反映在黑名单上,你做得不好,自然不会有人选择你。”如果省掉了出租车公司这一个庞大的成本消耗体,纯粹走市场的网络平台或许能成为“好老板”。

   出租车司机

   司机缺口大,领导求我开

  贾师傅是强生出租的一名驾驶员,50多岁的他开了20年的出租车。据他回忆,刚入行时正是出租车行业的黄金时代,然而从2000年起,这个行业就慢慢地不如以前好了。具体来说,就是公司的指标一直不变,挣的钱也不变,物价却飞涨,算下来收入是在下降。同时,马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也堵了,实际上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了。用他的话说,“性价比很低”。

  对于越来越常见诸报端的出租车司机各类不文明、不规范行为,贾师傅称,其实是公司管理上有些松懈,没有像20年前那样严格管理严格处罚了。“以前,我们如果被投诉,是很严重的行为,罚得很厉害,司机都不敢。而现在,投诉到公司很少真正得到处理,时间一长,许多驾驶员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那么高了。

  那么,为什么在服务业越做越精致的今天,出租车公司要在管理上“放水”呢?贾师傅说,问题就出在出租车司机“后继无人”上,太严苛就没人干了。贾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每个出租车公司司机都有缺口。“行业不景气,也看不到希望,老司机不想干了,新司机不想来。

  贾师傅的儿子儿媳都很优秀,在研究所上班,收入不菲。他们表示,家里其实也不差贾师傅开车这点钱,劝他不要再干了。开出租车确实是个体力活儿,贾师傅自己也几次提出辞职,然而车队领导却几次三番到家里来劝他再多干两年。

  “最大的原因是招不到人啊!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了,后继无人,一旦我们这些老的驾驶员走了,车子就空在那儿了,亏损的是公司。”贾师傅说,这一次期满之后,无论如何也不做下去了。“我儿子知道我闲不住,已经给我找好了一份工作,去给一家幼儿园开校车。早上送,晚上接,要比出租车轻松不少,挣的反倒少不到哪儿去。这次说好了,到期了再也不续约了。

   出租车公司

   让外地籍驾驶员加入,优胜劣汰

  眼下,打车软件盛行,是否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伤害?是否加剧了这一行业的“动荡”?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某出租车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

  在他看来,打车软件带给出租车行业最大的冲击,就是吸引了不少原来的老司机选择去开专车,使得出租车驾驶员队伍很不稳定。另外,由于上海目前关上了外地籍驾驶员进入上海出租车行业的门,同时出租车行业对上海籍出租车驾驶员吸引力不够,使得出租车驾驶员来源很匮乏。“本地人不愿做,一个是劳动强度比较大,另一个是观念上,觉得当出租车司机‘低一档’。甚至很多人说,年纪轻的去开出租车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两年前,市有关部门曾试点引进外地籍出租车驾驶员,外地人在上海住满3年以上,就可以申请开出租车。但或是由于对外地驾驶员准入门槛过低,或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这一群体不被市民看好和接受,此后不久即被暂停了。目前,上海已经关闭了这一道门。然而他却认为,这一“口子”有必要再次打开。

  “上海作为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外地籍的从业人员,出租车行业为什么就不行呢?”在他看来,对外地籍驾驶员服务质量的担心完全可以通过提高门槛、综合培训来改善。

  他称,现在政府不开放外地籍驾驶员引入的机制,本地也招不到人,可以说这行业从业者是只出不进,只能在现有的量里面选择。这对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原来企业是很强势的,重点抓服务质量,你一个投诉肯定是要重罚的。在对驾驶员培训上,以前我们要有为时几天的重点培训,到现在已经减少到一天。

  在他看来,引进外地籍驾驶员,保证驾驶员数量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不好的把他淘汰出去,服务素质高的我们再引进来,有这样一个过程,从业人员素质才会有所提升。

   业内人士

   消灭”出租车公司,网络平台或能成为“好老板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曾表示,现在上海的出租车行业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当年曾说出租车是上海的名片,而现在却遭遇了“三个不满意”的尴尬。第一个是乘客不满意,时常要不到车,车子脏,服务态度差,拒载时有发生。第二个是驾驶员不满意,收入不见涨,职业认同感低。第三个是政府不满意,政府认为这个行业服务质量整体下滑。

  面对这样的情况,出路在何方?记者采访了一位在出租车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他告诉记者,要想前行,唯有变革。

  “出租车行业的出路,还要借鉴如滴滴、优步这类互联网打车软件。”该业内人士指出,打车软件借助互联网,构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实际上省掉了出租车公司这一个庞大的成本消耗体。同时,它把司机的素质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乘客的投诉直接反映在黑名单上,你做得不好,自然不会有人选择你。

  业内人士认为,出租车管理公司现在看来某种意义上是多余的,这一层应该取消。

  企业是经营单位,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为维持企业的运作,包括车辆的维修、清洗等一系列的成本,对出租车司机收取“份子钱”,而这些成本也都计算在驾驶员身上。如果政府或者行业直接构建平台来管理,就少掉很多成本,可以说减少了驾驶员为公司付出的成本,他们的收入也会有所提高,服务水准相对也能提高。

  另一方面,在管理上,经济利益的驱使,尤其是近年来出租车司机供不应求的情况,使得企业面对乘客的投诉反而向司机低头,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规范作用。

  这位业内人士坦言,其实现在出租车公司对驾驶员没什么制约。“有投诉过来了,公司找驾驶员,驾驶员往往比公司还凶。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实际上不能对他管得很严或者说严厉的惩罚。”而如果是政府或行业给予统一管理,自身占据强势地位,如果司机不规范,将会严肃认真地作出惩罚,从业者自然而然就会规范。

   人大代表

   空驶车扬招不停应视为拒载

  “现在上海有一种怪现象,你看到马路上有很多空车,但是老百姓扬招它却不停下来。”市人大代表厉明告诉记者,自从打车软件出现以后,不少市民反映,路上叫车难了,很多驾驶员跳过出租车公司,利用专车平台做业务。

  “空车灯在马路上开,就像合同法中发出一个邀约,作为乘客来讲,扬手招车就表示一种意愿,那么这种交易就应该达成。”厉明称,他将在“两会”期间提出议案,对这样的现象要有所整改,以后如果打着空车灯,却对扬招视而不见,就应视为拒载。“一定要明确的是,约车就是约车,绝对不可以做扬招。巡游车就是巡游车,不能网上接单。现在这些不同种类的出租车混淆在一起,整个行业比较混乱。

  伴随打车软件兴起的顺风车,从环保、解决道路拥堵来看,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价格低廉,在竞争中对出租车很不公平。“我们现在生意20%给专车做去了,20%给顺风车做去了,相应地应该减少出租车的数量,上海现在5万余辆出租车,如果减少到3万辆,剩下1.5万辆做专车,1.5万辆做顺风车,这样大家在各自领域发挥,整个行业分类竞争,会‘吃得饱’、‘吃得好’。”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该统筹,根据市场规模以及不同市场的需求,确定各类车辆总数。再区分不同类型的车,制订不同类型的管理方法,合理规划租车市场。

  行业整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出租车“失去民心”,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状态。至于怎么改,厉明想到了当年大众出租公司的创立。

  “上世纪90年代,朱镕基在上海设立大众公司,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整顿了整个行业的乱象。应该说,效果一直持续到2012年以后,上海出租车在全国来讲也是首屈一指的。政府现在可以效仿当时的做法,设立一个标杆性的公司,重振上海出租车行业的辉煌。”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