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30年,才悟出点师道 ——记上海电力学院教授杨平
30年,才悟出点师道
——记上海电力学院教授杨平
本报记者 徐瑞哲 通讯员 王琦
“我用了30年时间学习如何做一名高校老师,现在才悟得一点点真谛。”从教30年之际,上海电力学院教授杨平写下对“大学精神”的领悟:求真明理立大学之事,务实精术亮大学之善,育人优方造大学之才。
每堂课有10分钟测验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堂课,2010级学生李昊林就倍感压力,“杨老师并没有直接讲专业课内容,而是讲授十大学习原理。他说,这门很难的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大厦的基石,将面临习题多、理论多、数学多的考验,学难用更难。一学期的课上下来,非得咬牙坚持才行!”
为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每次课后,他都安排10分钟当堂测验,课后认真批阅,并挑选出典型问题做成PPT,在下堂课讲评。既要督促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做题、自组学习团队、合作攻克难题;又要辛苦实施“闭环反馈导学式”教学,逐渐引导学生进入“书看得进、题做得出、和同学讨论得起来”的学习状态。每学期,杨平的课当堂测验达30次,测试卷垒起来有40厘米高,每份都被仔细评阅打分。
“从最初的痛苦、抱怨,到爱上这门课程,感谢杨老师让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意志力和信心!”2011级学生刘爽说。
不让新手拿学生练兵
“如何自信地走向讲台,胜任老师职责,杨老师教会了我许多。”上海电力学院教授彭道刚不会忘记自己的教学“引路人”。10年前,彭道刚当上“青椒”时,拜师杨平,“有了传帮带,少走弯路,成长很快。”
杨平指导过青年教师20余人,他带领的课程教学团队是校优秀教学团队,他的课程是市精品课程。杨平认为,要培养学生工程师的潜质和科学家的习惯,教书是形式,育人是根本。
“育生为主,育师为先;为育优生,先育优师。”杨平总强调不仅要培育学生,更要培育教师。他说,不能让生手直接走向讲台,拿学生练兵;必须对新教师进行更专业的教学指导。
学术研究获同行夸赞
“他在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这是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自动化组组长翁思义对杨平学术专著《多容惯性标准传递函数控制器》的评价。“30年来,他认认真真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学问。”
“我也是个追梦人!”如何为控制系统建立一个性能最优的理想控制器模型,杨平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所研制的“工业热电偶全自动检定装置”获能源部科技进步奖,他参与编著的《现代电力工业词典》,摘得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