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和入伏是历法上的前后紧密相连还是今年的巧合

14.07.2015  16:57

  东方网7月14日消息:台风“灿鸿”对上海的影响刚过,气象部门就宣布本市正式出梅并入伏。近年来,诸如“入梅晚于常年”、“出梅时间未定”等一些提法,不断见诸媒体。而且,今年日历上的“入梅”和“出梅”时间,与本市气象部门实际宣布时间也大相径庭。出梅和入伏,是历法上的前后紧密相连,还是今年的巧合?

  梅雨季又称黄梅天,我国农历入梅日是“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出梅日为“小暑”节气,前者总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后者总在7月8日至19日期间。以今年为例,农历历法入梅日是6月9日,上海气象部门实际宣布的气象入梅日,却是6月15日。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执行以科学监测为基本手段的“区域性梅雨标准”来判断具体区域是否入梅。以上海为例,日平均气温、降水量、降水连续程度,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具体范围和其“脊线”的具体位置,都在考察范围中。

  而“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指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也是我国农历所特有的。以“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即入伏;“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此期间为中伏。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各10天,而中伏则根据具体节气与干支纪日法的错落,或为10天,或为20天。今年“三伏”即长达40天。

  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气象部门已有更加精细的高温预报机制,因此“三伏”仅留在历法层面,不再设“气象入伏”和“气象出伏”的观测和预报。而根据前面的介绍,今年上海气象出梅与历法入伏的“首尾相连”,属于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