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探讨影人培养: "真性情放进电影,才能拍好"

17.06.2016  15:17

 

  许久不曾公开露面的陈凯歌,昨日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然而这次他并不是为了宣传即将开拍的 《妖猫传》,而是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与大家探讨电影人才培养在当下的发展方向。一年前才刚刚踏入电影教育行业的陈凯歌,现场不改艺术创作者的感性本色,频频用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电影说到底就是性情,愿意把真性情放到电影里才能拍好”。

   谈电影成功

   电影是假的,细节是真的,这个电影才有可能成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于2015年7月5日成立,陈凯歌曾在就职演说上承诺,“绝不做空头院长”。近一年来,他带领团队基本打造了一个层次完整的学科体系,新开设了“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专业,2017年将面向全国招生。同时,学院将继续申报“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录音艺术”、“制片”等专业,逐步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活动现场,陈凯歌用小故事阐述了自己从导演到院长的心路历程。他说,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孩子讲述和一匹马的关系的一篇作文打动了他。“一开始他写对这匹马并没有多大的感情,高中毕业那天他去马厩,这匹马突然把脸贴在他的脸上,他一下子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这篇文章不肉麻、不煽情,却非常真实。”陈凯歌认为,这是自己对孩子常年累月启蒙的结果,“看着孩子一点一点地成长,我体会到了做父亲的乐趣。”也许正是对孩子的爱,当陈凯歌受邀担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一职,他欣然同意。

  去年,陈凯歌在上大开讲“第一课”的主题是“成功从哪里来”,他反复告诉台下学生,“成功不是靠那些不可思议的机会,不能把‘激情’当做成功的基础,成功是靠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实现的”。

  再度谈起这个话题,陈凯歌仍然认为成功是世俗的,电影人就像是送信人,这封送给观众的信里面包含了自己相信的一切。“电影是大于1的东西,大不真实,小真实。电影是假的,细节是真的,这个电影才有可能成功。通过细节的真实所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是大于真实本身的,而真实,最终在电影里头会让位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幻想,也可以说是梦想。

  说起拍电影最需要什么,陈凯歌用多年前的一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以前打架跟自己没关系,所以一直对好勇斗狠的同学特别仰慕。而到了40多岁,有次看到一个小战士被欺负,就跟人打了一架,一个人打六个人,最后头破血流,“这是我特别痛快的一天,因为我克服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了。电影说到底就是性情,愿意把真性情放到电影里,才能拍好”。

   谈电影教育

   把想象力的养成作为学生在学业过程中的重点

  在陈凯歌院长任职即将满一年之际,又一位著名导演踏进了这一行业,还成为了他的同事。三天前,贾樟柯刚刚宣布将担任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他成立的暖流文化将发起“暖流教育计划”,与学院联合开发国际化、新型的电影教育体系——其实这不是贾樟柯第一次进入电影教育行业,目前他还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电影学研究生的导师。

  消息一经公布,大众便非常关注同校另一位“院长”的态度,更有网友好奇,“一山能容二虎么”。当有记者提起这个问题时,陈凯歌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以一句开玩笑的“你在挑事”带过。

  任职已近一年,对于大学电影人才教育,陈凯歌有许多希冀和看法,比如在招生模式上有所改变。他认为从以往经验来说,从学校进入另外一个学校这种路径,对于培养好的电影导演基本是行不通的,年轻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精神感受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我希望能让社会上那些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电影学院的年轻人,以其他途径进入上海电影学院,因为这些人有可能才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除此之外,陈凯歌觉得一进学校就被决定专业院系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之后,同学们才能够更清楚地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行业”。他提出了“联合作业小组”的概念,也许将来上海电影学院的“”是空的,系只负责教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但不拥有学生,学生到毕业前一年才划分归属,“我觉得这才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尊重”。

  “在关注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电影本身是一个智慧产品,最需要的是难以启及、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想象力。只有把想象力的养成作为学生在学业过程中的重点,我们才可以确保这个传统可以传承下去。”陈凯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