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食经: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进补正当时

22.12.2014  15:25

  东方网12月22日消息: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今年冬至在12月22日。“”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冬至是我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俗称“冬节”。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81天。

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防患于未然。

  在日常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

   冬至食补多吃坚果

  冬至为何吃坚果?中医认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很多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坚果大多有补肾健脑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冬季进补多吃坚果很有好处。此外,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

   核桃

  营养价值: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可防止细胞老化,有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适合人群:所有人。

  适用量:每次20克。因含有较多脂肪,所以一次吃得太多,会影响消化。吃核桃仁时,表面的褐色薄皮不要剥掉,这样会损失掉一部分营养。

   榛子

  营养价值:榛子由于其含有油质(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矿物质、糖纤维等特殊成分,因此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作用。

  中医观点:榛子主要有调中、开胃、滋养气血、明目的作用。主治食欲不好、乏力、形体消瘦、病后体虚、视物不明等病症。常吃榛子也有益于儿童的健康发育。

  适用量:每次30克左右。

   杏仁

  营养价值:杏仁含多种矿物质,钙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也非常齐全。吃杏仁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和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中医观点:杏仁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有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吃杏仁效果最佳。

  适合人群:所有人。因杏仁有通便作用,所以消化功能差、大便稀、常腹泻的人要少吃。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作茶点果品,苦杏仁有毒,不能生吃。

  适用量:每次20克。

   花生

  营养价值:花生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体每日所需的蛋白质一半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纤维、镁、铁、锌及维生素D。

  中医观点:常吃花生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因花生红衣有补脾胃之气,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吃花生时可连皮一起吃。

  不适合吃的人:跌打淤肿的病人,消化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胆囊切除的人。

  适用量:每次20至30克左右。

   冬至食谱:

  天麻炖乌鸡

  原料:乌鸡1只(约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山药鱼片

  原料:鱼肉片400-600g,山药20-30g,青萝卜200g,葱丝、姜丝、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压成细末;鱼肉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约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锅中留少许油,烧热后加入葱丝、姜丝,拌炒片刻,加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胡椒粉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龙凤汤

  原料:蛇肉150g,鸡脯肉、冬笋各100g,火腿20g。鸡汤1000g,姜片、料酒香油、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蛇肉洗净,斩成段,放人锅中,倒入部分鸡汤,加入姜片,上火煮熟后捞出,撕成细丝;鸡脯肉、冬笋、火腿洗净,分别切成细丝。锅置火上,倒入剩余鸡汤,煮开后放人蛇肉丝、鸡丝、冬笋丝,调人料酒、精盐、味精拌匀,撒入火腿丝,煮熟后淋入香油,加少量胡椒粉即可。

  功效:理气活血,祛风通络,强筋健骨。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筋骨虚弱所导致的关节酸痛、腰膝疼痛等症的辅助食疗。

  冬至民俗:吃馄饨?饺子?汤圆?到底吃什么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长线面的习惯。在我国闽南地区每逢冬至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馄饨说

  “馄饨拜冬”是北方的冬至食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是因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全国各地对于馄饨又有不同称呼,如广东称云吞,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在做法与形状上都有一定区别。譬如广东以整只虾仁为馅,吃时也会以面条相佐;江南一带则多在汤底中加入芝麻油、小虾米或榨菜丝,巴蜀地区则少不了红香辣油。相较水饺,馄饨普遍体小而皮薄,各种丰富汤料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吃起来汤水皮馅浑然一体,反倒有说不出的熨帖顺畅。此外又有煎馄饨、蒸馄饨等。

   饺子说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有一年冬季,张仲景在白河两岸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汤圆说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