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家为合作社搭建发展通道

28.08.2014  13:25

扶合作社上马

最近,崇明县港沿镇合兴村村民姚汉兵喜上心头,由他牵头创建的小姚白山羊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小姚合作社”)想建白山羊扩繁场的申请不仅获得了批准,而且正式启用了。这样一来,合作社再也不用为买不到小羊羔仔而烦恼了。“这事,多亏了院县合作专家的帮忙。”回想合作社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姚汉兵感慨地说,“没有院县合作,就没有合作社的今天。

姚汉兵原来在上海市区开出租,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当了十几年“的哥”的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和媳妇李丽一合计,两人放弃了“城里人”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港沿镇合兴村。一开始,姚汉兵和其他村民的想法一样,想跟着“大部队”种芦笋。但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姚汉兵的创业轨迹。

在向同村的芦笋种植户讨教种植经验时,姚汉兵经常看到田边有很多被遗弃的芦笋秸秆,一打听,发现这些秸秆通常只能当柴烧。“你说这秸秆还能干嘛?”姚汉兵问妻子。“说不定能养羊。”妻子的话给了姚汉兵“灵感”。“崇明白山羊肉质鲜美,市场口碑好,经济价值高。芦笋秸秆又是天然、生态的食料,不仅能保证羊肉的品质,还能解决芦笋秸秆的出路问题。”姚汉兵向村民介绍了养羊的好处后,不少村民积极响应,大家开始一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一试验,姚汉兵却傻了眼——羊不吃芦笋。“坏了。”姚汉兵急得双脚跳。那改用草料呢?“不可行。”姚汉兵知道,“一味使用草料,成本太高,不利于合作社发展。

正在姚汉兵一筹莫展时,院县合作的专家帮助合作社攻克了技术难关。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羊在饥饿时,也会吃芦笋秸秆,只是由于芦笋有股独特的气味,让羊有点反感。”于是,姚汉兵和专家们一起,通过试验,不断改进食料配方,逐渐提高芦笋秸秆的比例。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合作社的羊儿“”上了芦笋秸秆。

助合作社壮大

合作社毗邻芦笋种植基地,在专家的建议下,姚汉兵和种植基地达成了一项互惠互利的“协议”:合作社为种植基地免费提供有机肥——羊粪,种植基地则向合作社无偿提供芦笋秸秆。合作社与芦笋种植基地联手,形成了一个种养循环链,不仅崇明白山羊规模发展中的饲草缺口问题得到解决,大量芦笋秸秆的污染问题也得到化解,还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羊的“口粮”有了着落,合作社发展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自然令姚汉兵感到高兴,但他同时也发现,养羊,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羊会生病。一天,李丽发现羊舍里有几只羊出现了咳嗽、流眼泪等症状,一开始也没放在心上。可没几天,整个羊舍里的羊都被“传染”了。情急之下,姚汉兵赶紧向院县合作的专家求助。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为每只生病的羊喂了药,悉心照料,总算平安度过了“流感期”。

经历了“流感”,姚汉兵的防疫意识提高了,他有事没事总爱向专家讨教有关羊的疫病知识:“管用。”姚汉兵告诉笔者,“专家提醒我,不能只给羊注射羊痘、口蹄疫等免费疫苗。在养殖过程中,羊还会得诸如胸膜肺炎等疾病。一旦得了胸膜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羊即使痊愈后也会成为长不大的‘侏儒羊’。”本来姚汉兵和合作社的农户还心疼打疫苗的钱。听了专家的建议,合作社“下血本”为所有羊只注射了一系列必要的预防针。

姚汉兵表示:“近几年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之所以能不断扩大,疫病预防工作到位也是关键一环。

帮合作社造血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姚汉兵又碰到了新烦恼。

每年卖完肉羊,合作社便需要购买新的羔羊补充“生产”。但每到这个时候,姚汉兵就特别犯愁,市场上的羔羊品质没有保障、价格偏高不说,往往货源还没法得到保障,这可怎么办?

姚汉兵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合作社遇到的这个瓶颈和院县合作的专家说了说。没想到专家当即就给出了让姚汉兵拍手叫好的解决方案:在合作社内建一个白山羊扩繁场。这样一来,合作社就具备了自己造血的功能。

目前,合作社共有‘专职羊妈妈’近500头,大约每年能生产小羊1200多头。”姚汉兵向笔者介绍:“有了扩繁场,合作社的小羊品质有了保障,也更有利于合作社打响崇明白山羊品牌。

采访中姚汉兵还告诉笔者,扩繁场的建设,很有技术含量,多亏了院县合作专家的全程指导。他举了个例子,为培育出“优质”的小羊,首先必须对母羊进行选种,找出体格健康的好妈妈。其次,还要为羊妈妈们认真做好生产和繁殖记录,严格杜绝近亲繁殖。

如今,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姚汉兵创办的小姚合作社已具有一定规模,看到合作社发展得如此红火,姚汉兵自然是“喜上眉梢”:“有院县合作的专家‘撑腰’,合作社一定能越办越好。

通讯员 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