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田保护区村庄成为美丽家园
2010年3月,浦东出台《浦东新区村庄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即从2010年起,由区镇两级政府出资,区政府出大头,5年内完成基本农田区域内所有村庄的全面综合整治和改造任务。通过村庄改造,将基本农田区域内的村庄打造成为浦东特色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达到“路宽敞、河清洁、岸整齐、桥安全、宅干净”的标准,使村庄改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和核心内容。
从浦东新区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她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村庄改造,而是从提升农村业态、城乡生态、农民心态出发,实现了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乡文化向农村拓展。
□记者 卢连明
过去的泥石路变成了五六米宽的黑色路面,两边的行道树一片绿荫,穿村而过的小河充满水乡情趣,一座座农桥平添诗意,文化广场、中心绿地、亲水平台和漂亮村宅融为一体,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幅美丽家园的迷人景象。
这,就是今日惠南镇的美丽乡村。
“一揽子”改造效果好
7月29日,记者来到惠南镇“村庄改造现场指挥部”,楼道墙上左边是村庄改造五年计划示意图,五种不同的颜色各自对应着改造时间、行政村数量、村民小组数量、区域面积、受惠户数、人数,而右边一幅则是村庄改造后的美景图。在办公室墙上挂着七个方面村庄改造的“一揽子”内容,即村宅综合治理、道路改造、桥梁改造、河道综合治理、公建设施配套、污水治理和低水压改造,并用红线标明改造进度。
“按照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从2010年到2014年的五年内,我们要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的海沈、桥北、同治、双店、远东、塘路等16个永久保留村进行村庄改造,共计受惠区域面积达34.7平方公里,受惠户数20820户,涉及受惠人口50500人。经过2010年至2013年的村庄改造,已经完成了12个村的村庄改造,受惠区域面积达27.2平方公里,受惠户数16100户,受惠人数为38880人。今年是五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完成川南奉公路以西的团结、四墩、六灶湾和长江四个村的村庄改造任务,从7月19日开始已分别开工。”镇村庄改造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陆仲平的介绍如数家珍。自开始村庄改造工程以来,他一直在指挥部一线工作。
景美民乐的田园风光
“还是去现场看看吧。”记者和指挥部陈隽平行驶在乡村公路上,新修的5米见宽的黑色路面,非常平坦,两边盛开着红艳艳的花朵,田野里有的长着绿油油的水稻,有的是蔬菜大棚,有的是桃园,桃树上挂着许多已经成熟的水蜜桃,粉刷一新的农村小洋房撒落其间,由一条条村宅道路串联了起来。
汽车行驶至海沈村的海桥路时停了下来。“下车看看这里的风景吧。”陈隽平说。该村在村庄改造中建了两处中心绿地,名字非常诗情画意,一处名叫海沈桃花源,另一处名为梨园。走进桃花源,干净清爽,簇拥在凉亭周围的是桃树,旁边有一池塘,长满了荷花,不时见悠闲的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梨园内,白墙黛瓦的仿清建筑,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陈隽平说,“这两块中心绿地都是利用旧仓库场地改造而成的。”沿海桥路走上瞿家港桥,瞿家港两岸柳树倒映水中,放眼望去,天与河面连成一线,真是一派田园风光。
海沈村,位于惠南镇东南,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26个村民小组,3907人,现有耕地2040亩,其中粮田1585.5亩,瓜果281亩。2011年5月,该村完成了涉及道路建设、桥梁改造、河道整治、公建设施、绿化种植、污水治理、村宅综合整治等项目的村庄改造任务。村民宅前屋后干净整洁,路上不见一处垃圾。据悉,该村有一支13人的保洁队伍,分布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每天上午收集垃圾,下午打扫卫生、维护整洁。这支保洁队伍还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度。
村强民富的新家园
进入桥北村就能看见矗立在中心绿地的“桥北苑”三个大字,海桥路、桥北路、新南路等乡村公路把桥北村连接起来,惠南3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设在这个村,使村民出行非常方便。而且,该村的果树面积达1153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43%。经过村庄改造,村民出售农产品出行更加便利了,小贩们也经常开着车到田头批发农产品。
双店村,是全镇最偏远的一个村,距离惠南镇12公里,东与书院镇相邻,南与万祥镇接壤,该村居住着1560户、3470个村民。据村党总支书记赵新才、村主任缪新明介绍,过去,这个村没有一条乡村公路,全是泥路。村庄改造中建设一横二纵网格化道路,为该村新筑了近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安装路灯170只,成为贯穿东西的村中心路,使村民出行既方便又安全,村里称这条路为“爱民路”,2012年8月公交车通到了村里。该村还新修了近10公里长的村宅路。原来该村的河道积淤比较严重,现已成了木桩护岸近7公里长的景观河道。新建的8座农桥,给50余户瓜农果农出售农产品带来了便利。原来该村干部挤在100平方米的旧厂房中办公,现在有了村民事务中心、诊疗室,还有多功能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只见20多位老人正在活动室纳凉打牌,自得其乐。晚上,村民们还跳起了广场舞。离村部不远处还建有一处亲水平台。“村里的这些变化都来自于村庄改造。村庄改造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为我们村由粮食型向粮经型转变创造了条件。”缪新明说。
来到四墩村,印象最深的也是路。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有的宽宽直直,通向村民家门口,有的窄窄弯弯,一路延伸到阡陌田头。村居旁、瓜棚边,条条水泥路,方便了农民出行,铺就了致富道路。该村分为塘东和塘西片区。2012年,完成塘东片区村庄改造,修建农田水泥路7000多平方米,加上2011年完成6800余平方米的农田水泥路建设,至今,塘东片区已有80%的道路铺上了水泥。村党总支书记姚正亭对记者说:过去全村道路像个“中”字,川南奉公路横贯南北,村庄改造后大路小路四通八达,就变成了一个“国”字。
四墩村拥有耕地面积1213亩,有水蜜桃、翠冠梨、柑橘等果树400多亩,还有西甜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到了收获季节,大量农作物需要收割和销售。以前,汽车开不到田头,村民只能用人力车装,一批一批推到市场销售。如今,村民可以开着小货车到田头收割,装满一车可直奔市场。而助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几分钟就到了主干道。对于村民来说,水泥路让他们有了卖农产品的“销路”,增加了收入。今年7月开始,塘西片区的村庄改造也已经启动。
规划变为现实的奥秘
自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改造的任务下达后,惠南镇党委、政府每年把村庄改造工作列入政府的实事项目,镇人大和镇纪委分别成立监督小组,一切工作在阳光下进行,一切监督也在阳光下执行,切实为村庄改造工作保驾护航。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村庄改造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分管领导带领村庄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攻坚克难,保证工程顺利推进。村庄改造指挥部充分发挥村在村庄改造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全镇一盘棋,层层抓落实,从而使村庄改造的蓝图迅速变成了现实。该镇的主要做法是:
村庄改造方案“三上三下”
充分反映村情民意
该镇领导认为,村庄改造本身就是一件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村民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村庄改造工作成功不成功的唯一标准,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尊重村民的风俗习惯,把宣传发动、规划设计、质量监管与群众参与支持紧密结合起来,村成立村庄改造工作小组,组成村庄改造志愿者队伍。各村的村庄改造方案出台做到“三上三下”:镇和村充分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形成初步方案后上报指挥部,指挥部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作出方案,送村听取意见和建议后返回指挥部,经过对方案的优化修改完善后,再交村里进行公示,最后才正式确定下来。
突出村庄改造重点
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这些村庄改造均属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永久保留的村庄,搞好路、桥、河的改造和兴建对这些村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据统计,在村庄改造的4年中,该镇已新建和拓宽乡村道路45条,实施面积19.5万平方公里,安装路灯1200只;新建和拓宽村宅道路382条,实施面积26.75万平方米。新建和拓宽乡村桥梁51座,实施面积7334平方米;新建和拓宽村宅桥梁48座,实施面积4490平方米。整治河道450条段,计173.4公里,疏浚土方131万立方米,新建小木桩护岸8.5万米,插板桩护岸1.2万米,新建涵管177座。远东村村宅内因河道常年不疏浚,造成河水黑臭甚至断流。村庄改造中把整治黑臭河道沟通水系作为重点,并拓宽水面25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面貌,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推进公共设施配套
促进各村均衡发展
在村庄改造中,该镇结合各村的历史、人文、地理、生态等特点,因地制宜,把村庄改造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不同村的现实基础,区位条件,地理环境,打造不同的特点和亮点。同时,又从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各村公建设施配套建设,促进穷村富村均衡发展。在村庄改造中,有7个村新建了村民事务活动中心,有7个村新建了多功能活动中心,共新建健身点55个。经过村庄改造,目前,每个村至少有2个活动室,5至6个健身点,1至2个中心绿地。同时对4280户污水纳入总管,对16100户化粪池进行了新建和改建,对11个村进行了低水压管网改造,其中7个村已改造到户,从而使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