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全面完成2014年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
2014年,松江区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前提,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村级财务管理和“三农”政策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重点,多措并举,全面完成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区涉农培训联席会议作用,发挥成员单位专业特长,集思广益,制定三年规划及全年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及方案,明确2014年培训重点、内容、师资、时间、教材等内容。
二是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召开推进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研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调研,掌握基层情况、了解基层诉求,疏理归纳形成共识,切实将基层的需求融入新一轮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中。
三是建立相关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培训管理、签到考核、领导带队、班主任跟班、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使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各类资料完整,培训积极性不断增强。
四是分层次组织培训。根据农村财会人员不同岗位层次、特点、业务范围及需求,将学员分为村会计、集体企业会计、合作社会计、报账员、村干部、家庭农场主、理财小组成员等几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设置不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选择落实师资,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五是提升培训质量。聘请有实践经验、政策性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农业系统资深专家及党校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教学的教师授课,深得广大学员的信赖、欢迎,确保了培训质量。
六是突出培训特色。根据松江区实际情况,从2014年起对1267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分三年进行轮训。针对家庭农场主特点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提高家庭农场主对政策的知晓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政府对家庭农场的重视,并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他们搞好家庭农场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区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
七是落实考核制度。坚持培训考核与薄弱村扶持政策挂钩,调动村级组织、领导及学员的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参训率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时间安排、教学管理、培训质量进行评价,促进受托培训机构认真抓制度落实,全程抓培训管理,精心抓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训目标及效果。
2014年,松江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总人数1317名,比上年增加8%,学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98.8%。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了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推进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民主理财,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提高了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