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为进一步做好奉贤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度本市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调查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力〔2014〕828号)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奉贤调查队对2014年奉贤区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开展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12个镇(社区、开发区),共177个行政村,调查数据显示我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7746人(其中302人为复合型人才),比上年减少10.2%,其中生产型人才3386人,经营型人才1099人,技能带动型人才325人,技能服务型人才808人,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2387人。
二、我区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评价
1、全区农村人才总量三年连降,仍以男性为主,年龄结构继续呈现老龄化
调查显示, 2014年度由于农业生产提质减量、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稳步推进(包括减少畜禽养殖、拆除田间窝棚、减控外来人口等),对农村实用人才数影响较大。从分镇来看,与2013年度数据相比,各镇、社区农村人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人才数减少较多的有四个镇,为庄行镇1050人,较上年减少19.7%;南桥镇940人,较上年减少15.1%;柘林镇801人,较上年减少13.2%;奉城镇1548人,较上年减少9.1%。
自2011年开展全面调查以来,我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连续三年下降。2011年度奉贤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9353人,2012年度8914人,2013年度8630人,2014年度7746人(如图1)。
图1: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变化情况
2014年度我区农村实用人才女性占比虽有所提高,但仍以男性为主。数据显示,2012年度男性7321人,女性1593人,男女比例为460:100;2013年度男性7062人,女性1568人,男女比例为450:100;2014年度男性6217人,女性1529人,男女比例为407:100。
同时,人才年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2012年51岁及以上占总量的42.6%;2013年占比为46%;2014年此占比已达48%(如图2)。
图2: 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2、生产型人才降幅较大,其中蔬菜、水果种植能手及养殖能手降幅最为明显
据调查,2014年我区农村生产型人才为3386人(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及加工能手),占农村人才总数的43.7%,较上年下降16%。其中蔬菜种植能手2139人,较上年下降17.6%;果园种植能手382人,较上年下降16.6%;而粮食种植能手319人,较上年增加3.2%;养殖能手374人,较上年下降13.6%;捕捞能手及加工能手104人,较上年增加42.5%。
导致2014年度全区生产型人才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提质减量、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全区累计共停养拆除生猪养殖户350家,其中拆除生猪养殖户155家;累计生猪减量13万头;累计能繁母猪减量7759头。累计拆除农田棚舍5120户,累计拆除棚舍面积36.1万平方米;累计减少外来务农人员11337人。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规模化种植深入推进。目前,100亩以上规模经营水稻面积6.7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47.8%;规模种植绿叶菜面积8000亩,占全区绿叶菜种植面积的18.6%。
3、技能带动型人才增幅明显,辐射带动作用扩大;而受经济影响经营型人才数下降,带动就业作用略有减弱
2014年我区技能带动型人才(包括铁匠、泥匠、木匠、石匠、篾匠、漆匠及其他)共325人,较上年增加8.3%,占人才总数的4.2%,占比较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以泥匠、木匠、漆匠以及其他为主,分别为197人、69人、24人及27人。共带动入行人数1169人,较上年增加18.6%。
而受经济环境影响,经营型人才数呈现下降趋势,经营人才带动就业的作用也有所削弱。2014年经营型人才(包括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共1099人,较上年下降1.4%,占人才总量的14.2%,其中,经营人才999人,较上年下降1.1%,以工业、批零业、建筑业及餐饮业为主,分别有799人、75人、34人及28人,较上年变化情况分别为-4%、-2.6%、3%及-3.4%。2014年经营人才共吸纳劳动力15830人,较上年下降1.7%;而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1780人,较上年下降3.3%。
4、中高学历人才占比略增,专业技术水平仍偏低
从调查数据看,2014年度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高中及以上人才数占比略增。2014年度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2505人,占人才总数达32%,占比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高中(含中专)学历1357人,占人才总数的17.5%;大专学历633人,占8.2%;大学本科学历506人,占6.5%;研究生及以上9人,占0.12%。同时,初中及以下低学历人才占比有所下降,初中学历人才占51.0%,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人才占16.7%,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如图3)。
图3: 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占比情况
但人才培养渠道仍以自学为主,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能提升渠道以区县级、街镇级及本单位培训为主。2014年我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有5721人表示以自学为主,占总数的73.9%;有490人的培养渠道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占6.3%;407人为代继或师承,占5.3%;还有1128人培养渠道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及其他。
而人才总数中具有初、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数仅为776人,占10.0%,占比较上年仅提高了0.3个百分点。表示参加过区县级、街镇级及本单位培训的有482人、246人及4144人,占6.2%、3.2%及53.5%;还有2724人表示参加其他培训或未参加任何级别的培训,占35.2%;而参加过市级或国家级培训的人数仅150人,仅占1.9%。
5、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我区农村实用人才中,低收入(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人数逐年减少,而中高收入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度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人数2620人,占当年人才总数的29.4%;2013年度为2102人,占人才总数的24%;2014年度为1418人,占总数的18%。同时,年纯收入3万元-10万元的人数占比从2012年度的57.7%,上升到2014年度的64%;10万元-20万元的人数占比从2012年度的8.8%,上升到2014年度的12%;20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从2012年度的4%,上升到2014年度的6%(如图4)。
图4: 农村实用人才年纯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三、对做好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
1、整合各方资源,寻求多方支持,拓宽培养、提升渠道。可通过向其他郊区县乃至外省市学习,结合地域特点,创新发展模式。抓住地方农业产业优势,逐步成立各农业产业协会,协会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并将市场动态、市场发展趋势等信息与周边农户共享,同时协会也提供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绝大部分服务,互惠互利。利用农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将掌握了一定实用技术、有一定产业基础并且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送出去,将农、林、水、医、教等领域的各类专家请进来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以较小成本让更多的农村人才得到学习机会。
2、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从财政预算上保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基金,建设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让更多的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3、完善工作机制,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农村基层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年轻有志之士投身农村工作中,政府可设立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建立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城乡人才交流。二是对现有的人才进行激励和有效评价,树立典型和榜样,定期奖励(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的、具有带头作用的人才,并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不断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建好农村基层人才信息库和农村人才网站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四是对人才的工作及生活给予更多关注,使其产生归属感,对生产生活遭遇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帮助;同时,开展农村人才继续教育,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