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互联网+农机示范标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8.07.2016  18:06

长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隶属于光明米业集团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生态崇明岛中部,主要为公司6.7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提供农机服务,是光明米业长江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保障,2016年1月被农业部授予AAAA级“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农场”称号。

 

 

 

    一、发展历程和现状

长江农机中心为满足服务现代农业需要,从原来的农场机耕队,经几轮改革,发展成为集农机服务、农机维修、农机人员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长期以来,长江农机中心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以及贺国强、姜春云等中央领导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先后视察了长江农机建设发展情况,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长江农机中心现拥有职工150人,其中,机手121人,中高维修人员15人;农机总动力达到20606KW,拥有联合收割机34台套、大中型拖拉机241台。年农机作业服务面积40余万亩次,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3%,二麦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年服务收益在300万元以上。

 

 

 

    二、发展特点和主要经验

    1、加快农机更新,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长江农机中心把加快农机具更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作业水平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更新的优惠政策,结合农艺需要,加快农机更新步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农机具的更新。近4年来,共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先后更新农机具370余台套,为农机作业生产的“按时、高效、优质、低耗”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针对农场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的薄弱环节,不断引进和自制符合农艺要求的新设备,并采用水直播、机插秧、机穴播、机撒播、旱直播等多种方式,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2015年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率已达到76.21%。

  2、加强机务管理,提升农机作业质量。 中心根据每年每季不同的作业特点及新增农具的情况,将拖拉机按马力的大小与作业机械编成各种机组,以完成不同的农田作业。通过合理的编组,使机组处于最佳的运用工况下作业,从而获得最优的机组运用指标,充分发挥不同马力段的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避免了“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不合理的情况出现,使机组保持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按照农艺要求,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农机作业操作规范》等。农忙期间组织农机作业质量检查员和大队管理人员,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农机作业质量和农机作业操作规范程度,长江农机整体作业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生产大队对农机作业满意度达97%以上。同时,建立了详细全面的机车技术档案,制定详细的农机具维修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农机具维修保养制度。每季农忙生产结束后,组织农机员工根据《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对农机具进行严格的保养工作。中心除每季农忙前组织农机大检查外,每年进行一次冬季入库大检查。确保动力机械 “五净”、“四不漏”和“一完好”,作业机具达到“三灵活”、“五不”和“一完好”的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管理组织网络,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定期针对农机人员开展农机安全教育活动,农机岗位各项工作都要求持证上岗,农机驾驶员、维修人员、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100%。拖拉机、收割机100%完成注册登记,机车检验率也达到了100%。中心创建至今,未发生一起农机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3、加强人才引进,推动农机自主创新。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地提高以及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造了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公寓楼,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共引进农机专业大学生7名,在储备人才的同时为农机事业提供后续保障,目前农机管理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在大力引进先进农装设备的同时,中心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挖掘农机员工的聪明才智,近年来,农机员工自主研发的“水稻直播开沟装置”荣获第二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铜奖,“撒肥机”的研发使用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农忙生产进度,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适期率,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根据农艺要求研发的“拌种、肥机”、“水平整机组加装喷药机”两项新型农业机械,减轻了农业生产大队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农药使用效果,真正做到了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4、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农机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4年,中心参与了市农机化办主持的《农机综合指挥调动系统开发》项目建设,通过对拖拉机和麦子播种机等30多台套主要农机装备加装北斗导航,初步开发了一个数字化农机管理指挥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在网络上指挥、调度作业机具,确保机具合理流动,有序作业。利用系统平台对区域内的农机具发布作业指挥、维修服务、质量状态等有关信息,基本实现核心区农机作业的调度、指挥、监控、定位四大功能。中心还与上海农业信息公司等合作,通过对传统农机改造,加装传感装置,利用物联网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显著提升农机的作业质量和利用效率。

 

    三、今后发展方向

    1、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加大对现代农机管理、维修人才的引进,更好提升装备优势;二是开展农机员工的农机标准化知识和岗位技术培训,提升日常服务水平。

  2、加大先进农机具的引进改造力度,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 重点要加强精量直播机具的筛选和改造,提高播种质量。加强新型植保机械引进,提升大田化除质量和效率。

    3、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机作业精准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加强 “农机综合指挥调度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广“GPS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技术,探索物联网+技术,为农机作业计划管理人员提供包括农机动态跟踪、机具调度、作业计划制定、人员管理、油料管理、机具维修保养等全面的智能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应急应对能力,实现对农机具、作业人员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