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拍卖将在沪首次敲槌

25.10.2014  03:11

10月24日上午10时,“国际水果与国产水果拍卖会”在西郊国际举行。随着中国农产品首次拍卖第一槌的“”下,中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模式开始有了改变,对以后我国农产品销售及接轨国际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0月21日中午,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利旺生(上海)拍卖中心董事长陈学湘先生,请他谈农产品拍卖“第一槌”的有关问题。

看好上海大市场

其实,欧洲早就开始农产品拍卖了。在比利时,每天有2000家农业合作社把东西拿过来,通过拍卖流通出去,拍卖数一年大约150万吨。”新加坡人陈学湘是一位具有全球农产品拍卖眼光的企业家,近年来,他看好中国上海这个大市场,于是扎根西郊国际租下了一个展示大厅作为拍卖场所,他说:“农产品拍卖,在这里刚刚开始。

既然是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新鲜的,无论是拍卖的形式,还是农产品的全球观。采访中,陈学湘先从北半球、南半球的水果上市时间说起:南半球一般是从4月开始到12月结束,中国属于北半球,水果上市时间从8月开始到次年3-4月。论价格,南半球水果比国内价格高,比如,新西兰猕猴桃进来一公斤20元,而国内猕猴桃质量并不比它差,但保鲜条件不够好—新西兰可储存10个月,欧洲是9个月,而我们只有2个月,这样一来,上市的季节就短了。所以,如今四川的红心猕猴桃只有新西兰的一半价。

中国是世界上水果生产第一大国。国内的水果也有自己的优势,如红富士苹果产量占了全世界的30%,价格是一公斤7-8元,而国外的苹果一公斤是9-10元,无法与国内水果竞争。还有中国的黄梨,国外没有,他们只有青梨。另外,中国的柑橘、橙也多,但储存最多从10月到第二年3月。以上三大中国水果,现已出口到全世界了。

以2500万人口计算,上海一年约消耗水果180万吨,其中,进口水果为45万吨。目前上海人均水果消费约65公斤,与欧美人均80公斤相比有差距,但比从前,这个数字是大大进步了。

开辟新型流通路

不过,我国水果以及农产品的损耗也很惊人,水果滞销更是长期困扰水果行业和农业的大问题。西郊国际“利旺生”开了水果拍卖的先河,开辟了另一条流通渠道。陈学湘表示,“利旺生”驻足西郊国际,公开全部拍卖信息,一旦拍卖成交,二三天后货款即可到账。

同时,主办方还给供货方提供塑料周转箱,租用价格低廉,这样节省下传统的纸箱,大大降低了成本。

陈学湘说,利旺生自己不能买,不能有自己的产品,也不能和任何人、产品有利益关系,完全是一个公正、中立的裁判员。西郊国际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于车子不用进市区,没有堵车之虞。考察了全国多地特别是长三角的农贸市场之后,陈学湘说,现在杭州水果商到广州拿货,以后可以就近到上海西郊国际来。

与国际市场同步

此前,记者曾到拍卖中心体验了水果拍卖的过程:一张充值卡塞进座位桌子的下方,看着正前方的电子屏幕,苹果、香蕉等,上面拍卖价从高到低,看中了就“点击”按钮,方便操作。在开拍前,供货方必须把自己的产品放在展示厅,供竞拍者检验。陈学湘说,“利旺生”24日试水水果拍卖,紧接着,还将组织其他农产品拍卖。这个中心,还将与欧洲比利时拍卖中心联网,该中心董事长菲利普先生也到沪将和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王永芳女士会晤;此外,它将进一步择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分中心……与世界同步并互通有无,电脑联网,一键串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产品。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