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军事地图首次展出 揭示淞沪抗战鲜为人知细节
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完成一期改扩建,今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在新馆展出的众多历史文物中,有两张台商白中琪先生捐献的国军机密军事地图。这两张首次公开的地图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淞沪会战并非无准备之战,中国军队曾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意图闪击驻沪日军,一举消灭盘踞在虹口日租界一带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情报精确到日军电话线路
白中琪先生是上海东立国际旅行社的董事长,在“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七十七周年”活动上,他向淞沪抗战纪念馆捐献了两张自己珍藏已久的国军当年使用的机密军事地图。一张是“上海一带敌军兵力及其设备判断要图”,标有密级:“机密”,“二十六年八月十一日”由“参贰良编印”。另一张大一点的地图从扬子江和黄浦江交汇的吴淞口位置可以判断,那是上海市的街区设施图。标有:“甲,军情图”字样。
白先生解释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军队的部署重点都移到长江一带。那张大的地图有1.5米见方,应该是1937年6月调查制作的,是整个上海的位置图。主要反映市区有日本军队的驻防、军事设施和日本人的聚集区域等,连日本人的电话线怎么走都标清楚了。
第二张地图相对小一点,它在前一份的基础上,把每一个据点有多少兵力、多少武器,甚至多少门炮都进行了标注。这份8月11日编印的地图明确标明制作人是“参贰良”,“参”是参谋部,“贰”是情报部,因为军队里第二部门就是做情报工作的,这个“良”字可能是一个制图小组的代号。在南京档案馆里,也有很多由“参贰良”制作的日本情报资料。
珍贵地图由台商高价购得
如此珍贵的军用地图是从何而来?白先生告诉记者,抗战时大规模作战,很多档案资料都流失了,只有高级将领,有副官和随从秘书的才有可能携带和保管资料。以后几经转折,能带到台湾去的,都是有质量的资料。但是,有些将领到台湾后并不受重用,有的离开军界,有的移居到海外,物换星移,他们的后代并不在乎这些资料,有的干脆草草变卖处理掉了。所以,台湾有些有心的文物收藏者就开始收集这些宝贝。
白先生祖籍沈阳,亲人们大多经历过抗战,从小听他们讲述抗战故事,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他对研究抗战史十分热衷。听说淞沪抗战纪念馆要改建,需要充实史料,白先生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做点贡献。一次他在台湾打听到一位朋友有几张地图,是从一位国民党老将领家里的收来的,白先生当即决定一定要把地图买下,几经周折终于如愿,高价购得两份地图。
为战役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地图为研究淞沪战役提供了帮助。”白先生告诉记者。有资料显示,八一三第二次淞沪抗战并非中国军队被动挨打,而是一次“有计划的突发事件”。一些国军将领回忆是张发奎部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向虹桥机场挑衅的日军开枪,由此引发战端。而从日方的一些史料发现,日本一开始是没有打算在此时开战,因此调兵增援非常仓促。
相比之下,中国军队是已经有所准备的,昆山以西的兵力已经东调,全国的部队已经开始往上海集结。但是中国太大了,淞沪会战已经打完了,还有很多部队在路上还没有赶到。从这两张地图也可以说明,兵马未动情报先行。白先生在考证“参贰良”时发现,这一组织做的都是战前资料收集分析工作。
白先生表示,他为淞沪抗战纪念馆筹集文物资料,得到了许多台湾国军将领家属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淞沪抗战纪念馆改建充满了期待。老人们认为,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年轻人,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通过有识之士的努力,两岸关于抗战的许多历史分歧已经逐步弥合,淞沪战场几十万浴血杀敌的中国军人,也必将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