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科学方法,守护学子心灵健康

04.01.2017  01:03

  给予学子基于“人文关怀+科学方法”的心理援助、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并及时跟进、加强对一批各院系学生骨干的心理培训、建立多部门开放式协同机制……在不久前于我校举办的主题为“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方法、挑战、趋势”高校学生事务国际论坛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下文简称“心理咨询中心”)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在内的国际同行们。他们对于近年来同济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诸多创新探索与实践表示出浓厚兴趣,表达了今后加强双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愿。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高中时我真的是个学霸,大家都想着学习,自己还挺有优势,大学里才发现比自己厉害的人太多太多,我开始失眠。
  “判断成绩不是以卷面成绩来判断,比如一个设计作品,老师觉得你好,你就可以得高分,老师说你不好,你就可以不及格。郁闷!
  “宿舍关系太难相处,想搬出去住,又怕和集体太生疏,但宿舍的几个人真是太不同了,有话不敢讲,怕得罪人、怕冲突的感觉好憋屈。
  “要毕业了,写论文没心情,找工作没信心,我爸妈又瞎操心,我真的受不了。
   ……
  这些话语所述,是前来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同学们的常见苦恼,大多数求助的同学与这里的心理咨询师一番面对面交谈之后,紧蹙的眉头都或多或少地慢慢舒展开来。  

  一跨入大学校门,大学生就开始面临心理健康的挑战。在我校对全体新生入学之际进行的“心理普测”中,除使用常规专业量表测评外,还结合相关科研的成果独创性地使用旨在测评其“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的“多重关系人际支持系统问卷”,使得心理测评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可信度更高。
  一部分测试指标有些波动的学生,会得到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特别的关怀。在这里,老师们亲切的面容、贴心的话语,让同学们原本绷紧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我们让同学放轻松,让他们知道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如果他们以及身边的同学有情绪上的困扰,我们愿意给予他们专业的心理援助。”  

  在给予学子理解、关爱的同时,同济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以大量的科研为支撑。通过新生心理普测、学院定期排查,心理咨询中心为重点学生建档并及时跟进。对于一部分具有心理疾病风险指征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还联手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访谈等多种形式,评估、研究这些学生的自尊、心理弹性、家庭功能、社会支持与其心理疾病风险的关系,从而对这些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指导。  

  除关照新生群体、帮助他们消减入学的不适感,临近毕业的学子,特别是在做毕业论文、找工作方面遭遇困难、挫折的准毕业生,也成为同济心理咨询给予特殊关怀的人群。专业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心中郁结的块垒一点点得以化解。
  校心理咨询中心先后为学生开设了十余门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并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近年来,同济学子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知晓度、接受度逐年上升,同济心理咨询中心年均咨询量已达2500人次左右。为了更好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四平路校区的心理咨询中心还在晚间向同学们开放,嘉定校区的心理咨询中心从周一至周五保持开放。

   多层次培训多类别工作队伍,注重发挥学生“朋辈教育”作用
  《女性心理素质提升》这门课程,是面向女性特色班同学而开设的全校公选课,虽然目前已经扩充1个班,班级人数也已扩容,但仍供不应求,其中还有个别男生选读这门课。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需求的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6人,兼职20人,还有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院系辅导员30余人。仅凭借这些力量,要想全面、科学护航同济学子的心理健康,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同济举办的一系列心理辅导讲座、培训会上,时常见到一群大学生在专注聆听,并认真作着笔记,他们是来自院系的学生骨干,还有部分是学生社团——学生心理发展协会的成员。
  有研究显示,人们在遭遇心理困惑、郁闷之际,首先想要求助的是身边的同伴。近年来,学校有意识地对各院系的一些学生骨干进行专业的心理培训,让他们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以便他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能提前发现身边的一些“苗头”,并适时给予最直接的专业性的帮助。
  作为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同济心理发展协会”,在“朋辈教育”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5.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和热情参与。  

  

  我校推出的面向全校学生的“校园心理剧”大赛,引发积极响应,让不少班集体跃跃欲试。同学们撰写、编排、表演心理剧,呈现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迷惘、苦恼,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体悟,引发思考,表演者和观看者均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朋辈教育”中,同类型的个人经验的分享非常有效。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正在计划一些典型问题案例的分享,比如曾经有过学习上困难、厌学、情感困扰、毕业论文不顺、难以落实工作等受挫经历的同学,让同学们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困难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一下子豁然开朗,压力骤减。

   建立开放式协同机制,全方位给予大学生有效的援助
  几天前,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两位专职心理咨询师前往嘉定校区,会同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对一位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现场“会诊”,也就是“开放式对话”。通过面对面讨论、协商、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收到了明显实效。
  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和诉求,找准影响大学生情绪的首发性指标,尽可能拓展更多资源,给予学生全面关怀与援助,这是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动“走出去”、携手多部门联动、建立开放式合作机制的又一新尝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校联手。近年来,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院系、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针对一些学生心理个案,相互沟通信息,形成可迅速、有效干预和处理的工作运转机制。附属东方医院、同济医院、浦东精神卫生中心等附属医疗资源,也融入这一协同机制,为重点学生提供快速就医的绿色通道。
  如何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管用和有效?同济人不曾停下探索的脚步。首推一系列不同专题的“短期工作坊”,已被列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2017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坊”将结合一定时间节点、一定的主题而开设,重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景参与和体验。比如,新生入学后的“新生适应”专题、考试前的“考试焦虑”专题、考试后的“挫折应对”专题,以及专门面向家长群体的工作坊。
  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来说,如何修炼内心、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中守住一颗健康的心灵?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老师姚玉红副教授如此建言:中世纪时,大学曾被称为“灵魂的发育季节”,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季节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首先要认清、承认其存在,然后才是如何应景表现不同的自我特点,每个人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优缺点的整合才是自在自主自信的自己;同时,自我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整合身边资源,保持主动求助、积极开放的心态,建立有效的抗挫机制,收获大学生活的健康、喜悦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