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同济邀高中生共搭桥梁结构 边动手边体验土木专业乐趣

08.10.2014  10:01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139克的桥梁模型,居然能承受住16千克的重压?近日,42件出自高中生之手的桥梁结构模型在加载台上逐一闯关。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结构形式,增加中学生对土木工程大类更广泛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专业兴趣,由同济大学举办的2014年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近日举行,参赛学生收获颇丰。
          竞赛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5个省份42所知名高中的126名优秀学子齐集赛场,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采用桐木和胶水,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制作出一件长1.5米的桥梁结构模型,并接受加载试验,分别模拟在桥面上进行施工铺装及车辆通行,结构既轻巧又稳固的模型作品取胜。
            青年报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各代表队都在埋头加紧制作,各队3名同学共同协作,配合默契。经过数小时的紧张作业,一件件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的桥梁结构模型在同学们手中渐渐成形,主要有拱桥、桁架桥等结构形式。“重量”是结构设计赛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据了解,所搭建完成的42件模型中,最轻的仅有113.4克,最重的则超过1200克。
          不少参赛学生表示,因为向往土木工程专业才来参赛学习,也希望利用这次参赛的机会对专业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对此,竞赛技术委员会主席、命题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卫星教授介绍说,今年的赛题由往届的建筑结构拓展到桥梁结构,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不同的结构形式,增加中学生对土木工程大类更广泛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他还表示,赛题还要求同学们考虑桥面铺装的加载,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接轨,让同学们感受到桥面实际施工时铺装沥青路面的感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熊海贝教授也认为,邀请高中生走进同济大学校园参加结构设计,既能让高中生有机会更加直接地认识、了解大学专业学科,激发专业兴趣,又有利于大学选拔到真正对专业感兴趣、有发展潜质的学生,从而更好地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4-10/08/content_22476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