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人丨与中国服装教育共成长 ——记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朝晖
王朝晖,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中日合作项目部负责人,教授、博导,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多次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从事服装教育三十年来,王朝晖践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要求,在见证行业发展变迁的同时,收获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
(王朝晖指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现场操作)
创新课程体系,为学生筑梦
学校与日本文化学园自2003年开始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历教育。作为中日合作项目部负责人,王朝晖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实施双语教学、推进国际合作课程,建立了贯通各专业,由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4个渐进模块组成的中日合作服装艺术设计创新课程体系。
中日合作课程中一多半是工程学科师资,艺工交叉的教学团队打破设计与工程分界线,将款式设计课程与结构工艺课程同时贯穿整个学期,艺术与技术并进夯实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王老师会引导我们主动思考,特别鼓励我们有自己的设计想法,会保护我们的设计热情。”04级中日合作班学生周兰芳,从考上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中日合作班开始,每日排满了各种专业课和实验课,不过梦想也像开挂了一样——创建了个人高定品牌“MOVOUS”,现在品牌已遍布中国20个城市。
中日班还组建国际参赛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选拔和指导。13级中日学生姚瑶毕业作品在2017年伦敦大学生时装周展演,并受迪拜先锋时尚主办方之邀参加第十届迪拜先锋时尚展,展示了时尚设计教育的中国模式自信。“参赛的各个环节,其实就是服装产业的各个环节。”参加国际大赛让姚瑶对设计的认知更加全面,目前她已经成长为上海丝绸集团品牌发展有限公司的优秀设计师。
迄今已有344名学生完成在本校3年和在日本文化学园1年的学习,获得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高度赞扬和肯定,中日合作班学生已连续12年获得日本文化服装学院颁发的学院长奖。毕业生们活跃在时尚领域的各个方面,中日合作项目也成为上海市教委评选的8个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之一。
(王朝晖授课现场)
育人为根,为青年教师引路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王朝晖在教学上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先后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育人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她承担的课程《服装造型》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王朝晖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先后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访学,取得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博士学位,主持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完成了上海市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让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中日合作部的青年教师多,作为负责人,“严、实、精”是王朝晖一直秉持的三字工作方针。为了帮助年轻人快速进步,王老师费尽心血——从教案书写的规范到课堂教学的驾驭,从工作管理日常事务到“疑难杂症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她将自身从教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们。青年教师宋婧博士毕业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在王朝晖的热忱帮助下,入职短短两年,便获得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实践优胜及多项省部级项目资助,收获了成长与师生好评。
(王朝晖与青年教师一起讨论)
锐意改革,为服装教育谋新篇
王朝晖从教的三十年是中国服装教育从起步成长到发展壮大,再到改革创新再发展的三十年。当下,传统行业面临剧烈的国际化竞争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冲击,设计创新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紧迫的时代命题。
王朝晖刚上任服装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就迎来了2016年教育部专业评估,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有工程类、艺术类和表演类三大专业方向,各专业特色鲜明、差异化大。王朝晖和全院教师一起齐心努力,短短半年,通过全面梳理和优化各专业培养方案,明晰各专业定位,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职业能力为引领、实践创新为重点、一流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8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首批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乘胜追击,继续通过破除工学与艺术学科之间的固有藩篱,从运行机制上构建设计与工程专业共生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多维协同打造国际化时尚创意设计人才培育生态系统。2018年连续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新工科、一流本科建设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王朝晖在拟定服装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坚守初心,赤心服装教育三十年,以“用心工作、精心教导、真心育人”的精气神影响身边每一位师生。学生周兰芳说,她与同学们有自信站在国际设计舞台参与竞争,有自信承担起“中国未来设计”的责任。而这,正是王朝晖的理想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