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准确把握“伟大工程”的时代逻辑

11.10.2017  11:44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作出的集中概括,是党的建设的历史启迪与未来指向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强大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为人类发展和世界文明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之问”。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无产阶级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各式各样工人政党或团体的“标杆”和“旗帜”,代表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整体趋向和时代发展的根本走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人民性与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回答好“时代之问”全部奥秘。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价值归宿,把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作为立身之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要旨,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人民性、先进性,如何构建党与人民“利益共同体”以及党与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课题。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种政治话语,最早出现于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这一表述在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内政治文件中沿用下来。1994年至今,尽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话语形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其时代意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具体来说,90年代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解决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如何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的问题,以使我们党具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能力。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期待、党内外各种挑战风险的新考验,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使我们党具备在复杂社会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出一套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的“组合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领域拓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的形象和作风持续改善,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以使我们党具备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伟大工程”的党建命题同“伟大斗争”的历史命题、“伟大事业”的实践命题、“伟大梦想”的国家命题联系在一起,“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由独立体系拓展为开放系统、由一元命题发展为多元命题、由党建理论提升为社会历史理论。从历史、实践和国家的三维向度认识和理解“伟大工程”的时代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认识作出的新贡献。邓小平曾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四个伟大”的整个结构中,“伟大工程”起到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决定了我们党能否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能否推进“伟大事业”的新发展,能否实现“伟大梦想”的新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强大政党与建设强大国家相统一”的逻辑主线,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结合起来,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为政治成熟、理论先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人民拥护的马克思主义强大政党。为此,有必要关照如下三点:其一,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征,树立战略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方法准备、行动准备。其二,建设伟大工程,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注入新鲜的实践经验、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构建民族的话语体系。其三,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同构建现代性国家结合起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战略、生态环保等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新作为,在深化协商民主、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权力监督等民主政治建设中有新作为,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民生工程领域中有新作为,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