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糖尿病治疗与管理“上海模式”在美国学界获赞誉
日前,在波士顿举行的第75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学术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学术团队所交流的学术成果,赢得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其中贾伟平教授在大会报告的糖尿病治疗与管理经验获得了高度赞扬。此外该团队还有8篇论文参加了口头及壁报交流。
贾伟平教授主持了“糖尿病临床治疗与管理的革新——来自中国最好的糖尿病中心的经验”专场论坛,并作了题为“糖尿病医院社区无缝管理的三级联动模式”特邀报告。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模式的创建过程、推行路径和应用成果,该模式如今已被国外同行称为“上海模式”。
贾伟平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3.8亿糖尿病患者中,1亿人在中国,数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揪心,但在中国呈现出对糖尿病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筛查率低的特征,令人担忧。而上海六院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开展以来,对口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从8.9%提高到31.6%、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从低于10%提高到46%、糖尿病知晓率从40%提高到90%,这个进步十分惊人。近年来,这种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也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并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18家三甲医院首先建立了该模式的实训基地。
六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刘芳教授在此次大会的糖尿病足病分论坛做了口头发言,介绍了他们对207例糖尿病足病患者队列的一年随访结果,发现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足病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糖尿病足病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标志物。该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包玉倩教授的2篇壁报也参加了交流,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社区正常糖耐量人群中,女性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独立正相关,且这种关系独立于传统的危险因素。于浩泳副主任医师的壁报展示了六院代谢性手术多学科协作组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手术病人的随访发现,不同的脂肪分布特征对胃转流术的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腹内脂肪集聚明显的肥胖糖尿病患者更易达到临床缓解。
此外,糖尿病研究所胡承研究员课题组交流了3篇壁报,展示了课题组在遗传因素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腹型肥胖的关联性,以及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个体化干预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六院东院蒋伏松副主任医师的壁报展示了我国云南基诺族成人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和特征。
与会的六院学术团队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不仅展示了六院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也了解并学习了国外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