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介入公募业务的私募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经验(等5则)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严弘教授:介入公募业务的私募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经验
公募拥有庞大的渠道资源,正是私募所欠缺的。若参股公募,私募可以利用现成的团队和渠道,上手会比较快。而相比目前基本是国有或合资的公募基金,私募灵活的股权激励模式优势突出,这一优势最能延续的还是自然人直接控股基金公司。由于公募业务涉及更广泛的投资者,受到监管等各方面的要求更为严苛,并不是所有的私募都有能力企及,而是需要一定的规模以及公募经验。(中国基金报 2015.12.14)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拥堵费是治理交通有效且可行的手段
根据中央的部署,今年年底是公车改革的大限,各地都将出台公车改革方案,至此,公车将得以较大幅度地减少。这就为收取拥堵费扫清了一个障碍。与此同时,车辆拥堵的加剧,雾霾天气的增多,都在倒逼各种可能的疏解手段,由此构成对道路拥堵的综合治理。收取拥堵费看似有点不得已,但它是有效且可行的一个手段。面对我国大城市(主要指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特定地段、时段道路的常态化拥堵,收取拥堵费方案的出台,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文汇报2015.12.1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钱军教授:注册制改革改变A股生态
目前,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对国家GDP的贡献是比较小的,中国GDP中绝大部分的经济增长,不是靠上市公司,而是非上市公司贡献。所以,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不是很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股市规模与经济体量不相称。建议降低或者取消规模、业绩方面的上市门槛,实行注册制。(上海金融报 2015.12.15)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许多奇教授:P2P行业处于监管分业、行为混业的状态
当前P2P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模糊了最原本的P2P的概念,大量不属于P2P领域的平台被冠以P2P的名号出现在市场之中。债权让与行为本来就是线下的,现在大量的游走在灰色地带的P2P行驶着这样的行为,混淆视听。(第一财经日报 2015.12.16)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陆铭教授:治理“城市病” 大城市应加强供给
在大城市,通过分享机制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匹配机制,可以使得雇主与雇员之间在生产技能、偏好方面有更有效的匹配;借助大城市人口之间的互动,有利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形成人力资源的外溢效应;居民在大城市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资源相对于中小城市更多,有着更多提高个人收入和就业机会。但也应该理性地看到,城市居民所面临的交通压力、社会融入压力的‘成本’也就更为突出。(新华网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