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涨薪”遭吐槽先反腐还是先涨薪

11.04.2016  11:04

网上吐槽声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近日,“公务员薪酬普涨”不出意外地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全国公务员薪酬已近十年未曾普涨,基数普遍不高。这次涨幅也因不同地区不同职级等而异。很难精确统计在网上对此次普涨是支持者多还是吐槽者多。但吐槽声浪挺大,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一件该做的事因为有吐槽声就停下来,那中国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要辨清“公务员涨薪”话题里的舆情纷争,必须把握住四个关系:

首先,“网上大声说话者”与“沉默的大多数”的关系。

对吐槽声里的社情民意,当然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轻易地把“网上一时声势”与社会主流民意画等号。如果一看网上吐槽声大就认为中国13亿老百姓里多数人反对公务员涨薪,未免失之于简单——中国互联网上经常发言的活跃人群,恐怕还不能均衡地代表13亿老百姓。中国公务员群体的实际状况是什么?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绝大多数公务员及大多数与公务员打交道的老百姓,他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恐怕,观察评说者还得越过喧嚣的互联网,回到中国带着芳香与杂味的土地上。

其次,公务员里“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

不可否认,公务员队伍里有“老虎”、有“苍蝇”、有“瞌睡虫”,他们是正风肃纪的主要目标对象。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公务员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是尽职尽责者。他们的日常工作很辛苦,他们是中国社会转型种种多发矛盾的、首当其冲的面对者、化解者。他们要落实的事很多,手里的钱有限,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改善民生;既要追求效率,还要构建公平。他们受到的约束越来越严格,“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如果分不清这个队伍里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自然也就发不出实事求是的中肯声音。

第三,公务员收入水平与社会其他人群收入水平的关系。

评价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收入是高了还是低了,都要把它放在与其他群体的客观比较中。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团队。在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里,最优秀的人不应该都奔着公务员队伍里钻,但这个队伍也不应成为社会最不优秀者的聚集地。公务员群体的文化素质、遵纪守法素质、执行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应居于社会人群的中间层、亦是中坚层。这就意味着公务员群体的薪酬水平应处于社会中等层次,并具备合理有序动态调整的机制。

最后,“先反腐”还是“先涨薪”的关系。

让公务员获得合理报酬,很必要。让公务员只靠工资生活,而不是靠灰色黑色收入生活,很重要。“先反腐”还是“先涨薪”?从较长历史时期看,应是同步推进的关系。从较短的周期看,过去两年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做出了回答:先集中力量形成反腐的高压态势,先大力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破除“四风”。待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出并落实县以下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构建公务员合理薪酬体系等。这里面的短期内“先与后”、中长期“并行”关系,一目了然。

在网上发声,可以不心平气和,可以释放情绪,可以一叶障目。但全面均衡看问题、实事求是找出路、心平气和做评说,没什么不好,对自己、对社会都更有益。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就是“调整利益格局”。它的每一个具体动作都可能触及一部分的利益,都可能让很多人满意、也让很多人不满意。改革的决策者必须重视每一种声音——支持声与反对声,理性均衡声音或片面极端声音,然后,习惯于在复杂舆论声音的环绕下,始终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按照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办事。

被吐槽了,“公务员涨薪”恐怕还会继续。跟公务员群体相关的养老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社会监督制度建设等,都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本组文/图 据新华社、央视、东方I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