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早教中心也开始出现“抢购”了

15.06.2016  15:10

  “太疯狂了,以为5点钟起床,报名就笃笃定定了,没想到居然还要排队……”前天清晨6时许,豆花妈妈来到位于杏山路的一家公办早教中心报名点,替21个月大的儿子报名周末亲子班,不想早在她之前已有100多位家长等候在那了。

  借着新一轮的秋季亲子班招生季,记者调查发现,先前被冷落的各区公办早教指导中心如今也开始火爆了起来,还因“价廉物美”,引发“抢购”场面,有家长甚至要提前半年登记等位。

   [早教现状]

  公办早教中心也开始火爆了

  据了解,沪上的早教市场可分两类,品牌早教机构和公办早教中心。

  那些所谓的品牌早教大多打着“”招牌,随随便便一年的周末亲子课,学费动辄二三万元。虽然早教品牌遍地开花,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仍抵不过家长们对于早教的拥趸。这些年,更是越挫越勇。今年更可谓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这段时间生意大好。我们好几个班都招满了。”沪上多位早教机构的课程顾问称。更有早教机构的教学点面临预设教室不足的囧境,有些不得不从公共区域分割出教室以供学员上课。

  另外,先前被冷落的公办早教指导中心也开始火爆了起来。这些公办早教指导中心旨在满足更多工薪阶层家庭对于孩子早教的需求。这些早教中心隶属于区教育局,专门面向辖区内的0-3岁婴幼儿。一年的亲子课学费3000元左右,相较于一些品牌早教,学费相差几近10倍!

  公办早教中心如此“价廉物美”,自然会引发家长“抢购”的场面。前天清晨6时许,大多数人尚未睡醒的时候,就已经有百余名家长坐在杏山路某公办早教报名点的小板凳上了,豆花妈就是其中的一员。

  豆花妈说,该早教中心位于延长西路教学点是老中心了,这次是毕业了多少名小朋友,就放出多少个名额,所以名额有限。“据说有家长凌晨3点多就打车赶到现场拿号了。听保安大叔说,4点半名额就被一抢而空了。”而豆花妈赶来报名的杏山路上的教学点是新开的,所以名额较为充沛。

  对此,该早教中心的负责人无奈地称,其实中心已经在做最大的努力,每位老师都在超负荷的加班工作。目前已经将周日下午的班级都开出来了。

   抽签摇号,几百人报名只收50人

  据了解,目前普陀区公办早教中心已经开办了四个教学点,此次秋季班报名人数近800人,没有户籍限制。除了每周一至周五有亲子课外,周末两天上下午也都已开设。

  其他区县的公办早教中心名额则并没有这般充裕。据记者了解,静安、徐汇、奉贤区公办早教指导中心是“拼人品”报班,抽签摇号,几百人报名只收50人,且有户籍限制。松江、青浦更是限量抢号,热门程度不输沪牌。去年青浦区公办早教中心网络报名开放1分钟,名额全部抢光,前年1分半钟抢光。有的家长甚至专门跑去网吧报名,发动全家人一起抢名额。而据浦东新区公办早教指导中心老师介绍,他们场地不小,但由于需求量实在太大,排队时间在1年左右,有不少妈妈都是怀孕时就登记好预产期开始排队,也是蛮拼的。杨浦、原闸北、宝山区的公办早教中心都要提前半年登记等位。

   [家长心态]

  “看别人家孩子报了,跟风呗

  在昨天的排队现场,一位替外孙来排队的蒋先生说:“跟风呗,女儿看别人家报了,立马打电话给他,让他也来排队报名。

  宝宝21个月大的小米妈说,现在幼儿园都在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中学的知识、中学学大学的知识,那么幼儿园的知识怎么办?只能靠早教了呀。

  小E妈说,3岁之前家长的陪伴固然重要,但是孩子与外界的交际也是很重要的。她已经给16个月大的小E在沪上某知名早教机构报了2万元多的亲子课程,之所以还来报公办的早教班,旨在培养孩子的社交圈。她说,“公办早教班里的小朋友,以后很可能会是他们幼儿园的同学,还可能是小学同学。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小伙伴,培养他们儿时的社交圈,也是很有意义的。

   [西方教育家]

  “放养”的孩子学习兴趣更持久

  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曾在晨报中表示,几年来,西方教育界不时地对早教敲警钟。欧洲的儿科医生和教育专家呼吁停止在幼儿园讲授文化课。澳大利亚有禁止五岁以前入学的呼声。美国类似的呼吁也响成一片。为什么?随着教育竞争的激烈,早教越来越“正规化”、“学业化”。仅在20年前,西方幼儿园甚至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还花大量时间玩耍。如今,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老师正儿八经地给上课,有阅读,有数学,甚至还有考试,有成绩!童年已经不再是童年。

  然而,多位教育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放养的孩子,不仅仅想象力、创造力丰富,而且对他们所学的东西能够保持持久的兴趣。从小正规上课的孩子,不仅脑子越来越死,而且很快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双生子爬台阶实验”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台阶,其中一个孩子在48周大时开始练习,另一个则在53周大时开始,练习在他们满54周时结束。那么,哪个孩子爬得更好呢?结果出人意料:练习少的宝宝,爬得反而又快又好。为什么?格塞尔分析说,48周时练习为时尚早,孩子没做好准备,事倍功半;53周时练习,孩子做好了准备,所以能事半功倍。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试图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家长想快点让孩子学会走路,耐不住性子让孩子爬,直接放进学步车里“学走”。结果,走学会了,孩子却容易因过早走路压弯双腿,长大后也容易步伐不稳、跌跌撞撞。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