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市民出行,确保2017年实现“公交都市”创建目标

01.03.2017  17:01

2月23日本市召开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联席会议。会议透露,目前本市已完成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85%的指标任务。2017年是本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收官之年,本市将加快设施建设、完善运营管理、促进信息共享、提升服务品质,全力完成创建目标。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设施密集,空间资源匮乏。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道路、能源和环境约束。市委、市政府对“公交优先”高度重视,本市始终把坚持公交优先发展视作解决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2016年,本市公共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67.1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1832万人次,同比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工作日日均客流10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通过提能增效,拥挤状况有所改善,1、2、8号线周末延时服务实现突破。2016年,轨道交通10条线路共计216公里全面开建,实现运营总里程617公里。地面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公交专用道25公里。延安路中运量开通试运营,中运量系统完成前期或开建近80公里。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有所突破,沪太路“鱼骨状”公交线网初步形成,2016年新辟21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完成所有“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时刻表挂牌服务。西藏路公交优先工程示范先行,实施交叉口信号主动优先,公交车排队等候时间减少。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发展,投放各类环保型公交车4045辆,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24%。配合迪士尼开园,开通7条商旅快线。此外,各区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公交服务模式多元化发展。比如闵行区积极落实推广公交信号标识优先,优化226条公交线路途径路口的信号灯绿信比、时差方案,设置绿波带50余条;松江区按计划有序推进有轨电车T1、T2线的建设;宝山区聚焦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提升原有公交空白区域和边缘区域的服务;杨浦区在江湾、五角场地区规划设置27个微枢纽等等。

据介绍,本市“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将达到55%,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将达到60%。2017年是本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收官之年,本市将继续以综合交通大整治为契机,以综合交通管理“补短板”和“公交都市”、“公交城区”创建为抓手,全力完成各项目标。

—— 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推进10项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确保年内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与17号线共55公里新线投入试运营。推进中心城及浦东、松江、金山、闵行等区15个枢纽及3个停保场工程建设。推进真南路、逸仙路停保场建设,完成惠南路公交停保场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 加强“公交优先”通道建设。 进一步改进71路中运量系统服务质量、运行效率和便民程度,发挥好示范作用,继续深化中运量网络研究,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推进松江有轨电车和奉贤快速公交项目建设。推进35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在中心城区选取四车道路段作为公交专用道建设试点。推广实施公交信号优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公交吸引力。

—— 强化公共交通提能增效。 全面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运能提升,在三季度前分两批实现12条中心城线路在周末与节假日延时运营1小时,确保年底前完成全网络高峰增能5%的目标;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完善包括“最后一公里”在内的公交线网布设。加强公共交通“多网融合”,重点针对2017年新增轨道交通站点,做好公交线路、慢行交通、P+R等设施配套工作。推进电子站牌建设,推广公交候车设施车辆到站信息发布服务。

——加快绿色发展、信息化发展。 研究制定公共交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强化交通污染排放治理。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确保完成“新增或更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60%”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推进交通出行信息发布,完善交通出行APP应用。

——落实属地责任,提升服务品质。 做好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衔接公交站点工作,解决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通过开展居民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做好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针对公交班次间隔、服务态度等市民反映集中的运营服务质量问题,建立对公交运营企业加强服务质量考核的指标体系,督促公交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