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06.03.2016  09:58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公安改革的民本指向——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朱国亮

  户籍制度改革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圆市民梦,换补领身份证无需在户籍地和居住地来回奔波,户口登记不再有门槛,“奇葩证明”加快取消,出入境更加便捷,驾考在线轻松预约……一年多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随着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拉开序幕,一个又一个改革举措相继送出,至今110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34项,给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公安改革成果

  “给孩子上了户口,这一学期就省了6000多”。江苏省无锡市居民王洪英说,“孩子上幼儿园不再交借读费了。”今年初,5岁外孙女的户口问题终于落实,不仅让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让她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

  王洪英的女儿没有生育,5年前收养了一名刚出生3天的弃婴。因当时没有报警,也没有办理收养手续,又是异地收养,孩子成了“黑户”。

  “户口不解决,孩子就无法享受有关政策服务。”无锡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周国庆说。为了给这位被收养的孩子更好的保障,无锡公安为其免费做DNA检测,排除拐卖、走失嫌疑;多次派专人到孩子捡拾地走访调查,与相关部门协商,补办各种手续,最终让孩子在无锡落了户。

  去年11月起,天津与河南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在天津打工的河南籍张先生成了这项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真是方便了不少!在天津的河南老乡很多,省得我们来回奔波,我要代他们为这个政策点满赞!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多次强调,“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年来,公安改革聚焦突出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合乎民意、群众认可的实招、硬招,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办事不方便等问题,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能异地办的积极推进“异地办理”,能网上办的想办法实现“在线服务”,真正把方便送到了群众身边。

  “奇葩证明”一度饱受社会诟病。对此,公安部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不再开具18种证明材料。吉林省公安厅主动联合省直部门全面清理整顿,明确没有政策法律规定、能通过信息交换方式证明的一律取消,由原来的51种证明减到9种,减少82%,群众普遍反映“政策虽小、管用就好”。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会商有关部门取消了84种证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原来需要公安开具的证明多达19项,现在通过数据平台交换,这些证明全部取消。该中心主任谭国明说:“这不仅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社保中心的工作量,系统数据比一张纸质证明更可信。

  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最便捷、最贴心的服务。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河南、湖南、海南、四川、陕西、青海等地分别推出数十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北京市搭建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日均访问量突破百万,业务办理量达1.7万件次;福建省升级改造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全年受理群众办事申请507万件,办结率达98%;浙江省温州市推出“114移车特服号”,群众满意度达到93%以上。

   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推进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涉及7方面110项改革任务,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如何推进?

  截至目前,公安部先后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达21次,对110项改革任务再细化,实施项目化管理,由部党委同志分别牵头负责,逐一明确任务书、逐项签订责任状,并规划具体成果形式和时间进度安排。同时,建立台账管理和跟踪问效制度,对改革进展情况专题督察,实行季度通报、年中检查、年底盘点。

  在推进的过程中,公安部始终坚持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往前排,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顺应人民期盼。例如,户口、身份证管理、出入境、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优先推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一出台,公安部就会同有关部门立即着手推动完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落户政策。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同时,研究并提请国务院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为成千上万在城里打拼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打通了制度通道。

  “服务跟着群众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解决了外出群众回户籍地换补领身份证不方便的问题;推出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实现了131项交管业务在线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中之重。去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后,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作出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实践。辽宁省大连市建立起“天、地、人”三网立体治安防控体系,2015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5%,街面现行案件同比下降62%;广东省珠海市每日发布“平安指数”,建立集研判、预警、督导、问责、动员的工作机制,既让群众了解平安状况、获得平安提示,又调动了各有关部门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社会治安齐抓共管。

  围绕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各地大力推进刑侦工作改革创新。去年,全国命案现案破案率达到98.3%。公安部牵头、23个部门单位参与的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至今破获案件19780起。在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涉税犯罪、假币犯罪等专项行动中,侦破各类案件达9.6万起,及时查处了“e租宝”非法集资案等一系列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

  公安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活动是否规范公正,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去年以来,从完善执法办案制度、完善司法衔接机制,到完善执法责任制、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公安机关在规范执法权力运行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在有关政策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等一批公安队伍管理改革措施也相继出台。

   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破解公安改革中的难题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实践。面对这场改革“大考”,全国公安机关正在以一个又一个的实际行动,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更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公安部接连推出了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28项措施,以及加强窗口单位规范化建设的26条指导意见,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为积极服务国家引进人才战略,牵头研究并提请中央审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出台将7类3600多家科研机构纳入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的规定,并陆续推出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2项、支持福建自贸区建设1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

  ——破解难题、迎难而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户口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安部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在2014年清理注销123万个重复户口的基础上,2015年又清理注销重复户口82.5万个;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改革现有运行机制,推出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等“三项制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无户口问题,分门别类研究提出具体政策。

  ——打破利益藩篱、向自己开刀。“车检”新政实施一年来,5000多万私家车主享受到了私家车6年免检的改革红利,公安机关与591家检验机构、201家驾校实现了脱钩,1217名民警及近亲属退出了经营活动。全国已有244个城市全面启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考试自主预约、试点自学直考等一系列驾考改革措施在各地开始逐步实施。

  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再大的利益也得剥离,再多的麻烦也得自己承担,再难的堡垒也得攻克。全国公安机关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改革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