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送上一个安心 缓解两个担心

07.01.2016  09:46

上图为江苏省洪泽县的杨斌夫妇和两个孩子。 新华社发(陈亮摄)

  从2015年岁末到2016年年初,全面两孩政策一直是公众热议的焦点。

  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简称《决定》)公布,生育两孩成为所有家庭自主安排的事,无须再去审批。短暂欣喜过后,“生不生”的纠结仍在。

   安心:计生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近年来,生孩子难、办准生证更难的抱怨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对于在其他城市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来说,更是如此。孕妇需要挺着大肚子带上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往返于自己和丈夫所在地区的派出所、街道或者乡镇去盖章,多达十余个。现在简单了,只需去相关部门进行生育登记就可以了。

  “《决定》突出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和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大任务。”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推行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这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的一个方面。

  他援引相关调查介绍,我国20岁至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生育意愿,增强家庭代际支持、养老照料等功能。

  这些真让有关家庭听了安心。

  “满足老百姓想生两孩的愿望,这是全面两孩政策最大的实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这是个被压抑太久的愿望。

  在生育两孩的愿望面前,人人平等。流动人口近年来在现居住地婚恋、生育的比例大幅增加,他们的生育需求将得到平等对待。“推进流动人口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卫生计生服务项目也是今后的重要任务。”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但这位负责人强调,对政策外生育多孩的,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担心:妇幼就医保健是一道难题

  根据相关调研,“全面两孩”的目标人群高达9000万育龄妇女,其中35岁以上的占60%。另据调查,2012年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远低于美国的1.46位。因此,尽管想生两孩,但很多人却不敢“任性”:她们担心无法再生育,担心产科、儿科资源不足。

  “这给目前的产科带来巨大压力。”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秘书长于小千说,高龄产妇增加了出生缺陷的概率,对产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头胎剖宫产妇女的疤痕子宫再孕大大增加了生产风险。

  他强调,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头胎顺产要求增大,而优秀的助产士可以降低发生剖宫产的概率。“但是,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助产士教育体系,助产士的工作大多是由护士完成的。目前,仅有协和医学院等8所院校在2015年开始招收助产士专业本科生。

  于小千指出,儿科医师和儿童用药紧缺的现状不容忽视,从根本上改善儿科医师待遇、发挥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

  对此,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产科和儿科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在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设儿科专业,开展大学本科助产相关专业招生培养工作。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大儿科等紧缺专业招收规模。开展助产士、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建立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等紧缺人才的激励机制。

   担心:再生育的后顾之忧如何解

  除了医疗保障,很多女性担忧生育两孩会给她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影响,孩子的照料是整个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女性因为生育而遭受就业歧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以前只生一个,单位还能接受,现在要生两个,会不会有影响?”翟振武认为,全面两孩政策要实施好,必须解除女性再生育的后顾之忧,而这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目前,很多地方已开始探索延长产假。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认为,比延长产假更迫切的,是针对儿童照料的社会服务机构亟须发展和得到支持。“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得到照料,3岁以下的孩子呢?目前社会支持很少。”他说,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保育院等儿童照料机构,但并不普及。

  《决定》指出,我国将根据生育服务需求和人口变动情况,合理配置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

  “我们将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等服务。”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加强劳动执法监督,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记者 金振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