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大会:期待利马磋商不要成为立马挫伤
12月1日上午10点,在利马全球气候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把一盏灯笼放到了会场桌上,“禁食促行动”——这是她要带给与会代表的信息。
就在前一天晚上,菲格雷斯参加了一个禁食活动,点燃了第一根蜡烛并在公园巡游。开幕当天,这盏承载她亲手点燃蜡烛的灯笼出现在大会现场,迎头给了参会的190多个国家代表一种无形的压力。
压力不仅仅只有会场里的这一点儿。会场外面还聚集着众多的非政府组织,这些人饿着肚子抗议气候谈判行动迟缓。
在本次大会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温室气体造成海平面上升,风暴、洪水和旱灾日益频繁。为了减少灾难,未来十年,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必须急速下降。
但是,气候大会年年召开,进展却异常缓慢。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未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以来,最近几年的气候大会都是为达成协议做准备,2011年德班会议达成一个“达成协议”的协议,就是大家同意要在2015年的巴黎会议上达成全球气候协议。这次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目标有二:一是要确定各国在巴黎会议上的减排目标以什么样的规模和方式实现;二是落实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但是,目前看来利马会议虽然长达12天,但是真要谈出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恐怕很难。
回顾以往的气候谈判,都是唇枪舌剑的战场。发达国家强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按照惯例,不到最后关头一般不会摊牌亮底。一方面是地球早已不堪重负的现状,一方面是无人愿意承担道义和责任。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大会的争吵和低效早已怨气冲天,从2012年的多哈会议开始,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始以“禁食”来抗议谈判进展缓慢。这次他们动员了全球1万多人参与禁食,向谈判代表传递全球渴求气候行动的信息。
众所周知,这次利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明年巴黎气候大会做准备。大家心里也明白,如果这次会上各国的减排目标和资金问题再没有进展的话,巴黎会议达成协议的压力会更大。
好在资金方面已有喜讯传来,就在利马大会召开前两周,30个国家在柏林宣布将筹集96亿美元,至此,绿色气候基金距联合国要求的100亿美元启动目标已经相差不远。设立绿色气候基金的目的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
按计划,各方应在利马大会前确定新协议的要素内容,在2015年5月前形成谈判文案,力争在明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以取代《京都议定书》从2020年开始实施。
对于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0次缔约方大会COP20及《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CMP10的谈判代表来讲,让194个缔约方政府在秘鲁首都利马达成一个协议草案供巴黎大会签署,这可是一场结结实实的硬仗。今年,联合国曾在德国波恩举行三轮谈判,然而,谈来谈去到目前为止取得的结果仅仅是“有共识”,在如何细化新协议基本要素等核心问题上迟迟难有实质性进展。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新协议的“减排”话题非常关注,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方面兴趣不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平衡反映减排、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要素,发达国家不但要大幅提高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还要积极兑现在上述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的承诺。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平衡,看来争吵还会继续。
温室效应已经使全球冰川严重萎缩,人类发展造成的气候变化正在反过来威胁人类的发展。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利马会议如果能够以务实和灵活的姿态推动谈判取得突破,避免利马磋商演变成“立马挫伤”,那么,明年的巴黎气候大会就会大有希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