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全球、永不落幕的慈展会

24.09.2015  12:18

   (中国社会报) 9月18日上午,随着多个慈善项目在深圳市会展中心对接并签约,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慈展会正式开幕。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慈展会的期许言犹在耳:要把慈展会打造成辐射全国、影响全球,永不落幕的展会。在9月18日-20日三天的时间里,来自14个国家的2588个参展机构和项目齐聚深圳,畅享公益慈善年度盛宴。

  强化展会在扶贫济困中的资源配置功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公益慈善事业与扶贫济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本届慈展会以“扶贫济困,大爱中国”为主题,积极引导社会慈善资源加大对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突出强化展会在扶贫济困中的资源配置功能。

  俯瞰慈展会会场,扶贫济困、国际公益、社区公益、社会服务、公益支持、教育公益、众创空间、生态公益、社会责任、中心舞台等十个主题展区围绕着中心舞台依次排开,呈现慈展会吉祥物蝴蝶的形象。众多参展机构和项目“扇动”公益慈善领域“蝴蝶”的翅膀,引发公益慈善旋风。

  在慈展会现场,深圳市福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签约发布了《2016—2020年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份协议,福田区将在5年内落实1亿元的帮扶资金,帮助塔县贫困人口脱贫。

  “根据福田区和塔县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针对塔县1.3万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结合塔县相应乡、村的自然、经济、社会和资源情况,突出保基本、保民生,采取试点村整村推进以及一户一对策、一人一办法等点面结合的支援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说,“同时,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区县结对、企业结对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格局。”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侯伊莎认为,在过去,对塔县这样地方的扶持,大多是直接提供一笔资金,由塔县政府来分配使用。在本次慈展会上,资源配置有了新的方案:将扶贫资金和计划与个体受助者的救助方案结合在一起,资金和需求点直接关联。这种方式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转型。

  社会办展下多元主体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成为常态。本届慈展会如何吸纳社会的力量办好、办出水平?秉承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原则,由社会捐资成立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展会总体运作和执行工作,以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推进筹办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2588个参展机构和项目、为数众多的参展者和参观者,如何统筹协调?慈展会组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机构,具体负责各主题展区、专题研讨会和相关配套活动的承办工作,进一步提高展会社会化办会水平。根据统计,本届慈展会的多个展区及主要的会议,大都由社会组织承办、主办方提供支持,或者由社会组织以自带资金、自我承办、自我运营。

  侯伊莎举例说,慈展会引入了运营高质量互联网的圈子和创新型创业孵化器的机构3W咖啡。该机构不仅是参展者、“总理咖啡”提供者,同时也把3W早餐会、3W公开课等热门活动的策划风格与慈展会的社会创新理念相结合,传递给参观者。

  据侯伊莎介绍,今年慈展会社会化的特点与往届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碎片化、广泛性、多主体。“过去社会资金支持慈展会,都是将大笔资金直接给慈展会,捐赠者并不具体了解或关注这笔资金的使用。但今年的捐款者都是零散的,即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会议,有不同的资金主体去承办,提高了资金的实用效率。”侯伊莎说。

  在社会化的原则之下,一个个承办单位将自己负责的会议、展区、体验活动分解成为一个个的任务,最终这些单个任务的成功汇聚成总体办展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多元化公益慈善方式涌现

  从传统的线下捐款捐物到现代的多种网络支付平台,从单纯的看重资金到捐赠股票,从大众创业到公益创投……在多元化的公益慈善方式涌动中,慈展会一项项创新夯实前进的路径。

  按照国际化的理念,本届慈展会首次设立了国际公益展区,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14个国家的近200个公益机构和人士参展参会。与此同时,部分公益慈善组织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扶贫济困。在该展区内,既有走进来的国际公益机构,也有走出去的国内机构,双方成果展示相得益彰。

  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要求,本届慈展会首设众创空间,展示国内外公益慈善领域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三大类200多个创新项目和案例,其中包括优胜项目119个、社会企业项目20个、公益创新项目26个、公益创客体验设备40个。

  在本届慈展会上,捐赠方式第一次出现了股票捐赠,东方园林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巧女向巧女基金会捐了7600万股东方园林股票,价值近30亿元。这是对以往以资金捐赠为主的捐赠方式的一个突破。此外,只要现场扫描二维码关注慈展会官方微信,即可获得由社会捐赠资金提供的十元到一百元不等的微信红包。

  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艺术化,包括工作环境、人员修养等,也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届慈展会推出了公益艺术专馆,一方面,影响、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展览当代名家名作,将艺术品拍卖额的一定比例用于慈善事业,汇聚艺术界的力量,探索公益艺术化与艺术公益化的有机结合。

  畅通全要素慈善资源对接渠道

  展会的形式一般运用于高科技、经济领域、艺术领域,而慈善本来是一种文化形态,展示性、可视性难度很高,为什么要举办慈展会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侯伊莎给出了答案:慈展会之所以通过展会的方式来推进,是因为现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慈善事业发展需要资源对接,需要慈善事业资源对接,需要全要素的慈善资源对接。所谓全要素慈善资源包括大家熟悉的资金、项目,也包括大家不太熟悉的慈善理念、慈善模式、慈善人才、慈善设施等资源,这些慈善资源都需要对接。而促成这些资源的对接,是慈展会的主要宗旨,也是慈展会品牌和生命力所在。

  慈展会的第一天,万科集团就对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县,进行塔合曼学校援建项目。这所始建于1960年的老学校坐落于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雪山脚下,只有124名学生的学校存在校舍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体育设施、用水困难等问题,万科计划援建塔合曼学校,新建办公、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楼、学校礼堂及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还将修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沙地等多种体育场地和设施,并引进太阳能提水技术,帮助解决全校师生用水问题。

  江西省赣州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项目协调员曾厚云已经是第四次来参加慈展会了。“将东部先进的慈展理念,包括募捐方式、微博微信推广方式等,带回自己所在的机构,这其实也是慈善资源的对接。“曾厚云告诉记者。

  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展台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求助者和捐助者的双向互动、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的线上线下互动。资源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源对接的效率。

  实际上,自从第三届慈展会开始,中国慈展会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平台上线运行,通过编制政府购买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资助和社会组织项目等公益慈善资源对接目录,并在网上挂牌,建立网上慈展会,搭建慈善资源对接三级系统,形成全国公益慈善项目流、资金流、人才流、理念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发散地。虽然慈展会只有短短的3天,但对接平台全年运行,形成“3天展示交流、362天网上对接”的格局。

  经过三届慈展会的积累,第四届慈展会走上了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政府和社会、国内和国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市场与公益等各种资源高度融合对接,为参展机构和参会人员提供更具国际化的展示交流平台、更具创新性的资源对接平台、更具高端化的研讨互动平台、更具影响力的公益传播平台,引发公益事业新一轮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