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上阵齐动手,多方配合显神通
7月中旬,上海的梅雨季节终于结束,炙热随之而来。还有一个多周就放假了,由工程训练中心工会组织的第三届教职工技术比武之斯特林引擎小车竞赛也已进入中期阶段。此刻,参赛老师正卯足了劲,希望能赶在放假前完成对小车的调试。
竞赛在今年5月初正式启动,虽然工程训练中心很多老师已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多年,但由于工种的限制,要完全自己动手制作斯特林引擎小车也并非易事。而中心组织本次竞赛旨在于促使各金工带教老师通过动手制作斯特林引擎小车,提升实践技能,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设计方案是斯特林引擎小车制作的第一关,也是关系小车成败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许多熟悉电脑操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无论是UG制图,还是PROE制图,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在车间一线的老教师而言,这无异于一个高门槛。为了顺利闯过第一关,有些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制图,还有的老师采取了传统手工制图的方式,在反复修改完成设计方案后,又主动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修正方案中的不足,完成了小车制作的第一步。
零件加工也是考验参赛老师的重要环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车零件加工以车工为主,此外还涉及到钳工、磨床、铣床、线切割等多个工种,这显然不是参赛老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凤志良指着自己已经组装完成的小车娓娓道来,轮子是请教车工的吴亚文制作的,连杆是通过郭建福的线切割工艺完成的,轴承座是请陈文磊用铣床加工的,而承载小车的板,则刚好可以发挥自身特长,是用钳工工艺制作完成的。通过合作加工零件,各个看似独立的工种被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有了成型的零件,小车很快被组装起来了。但前期进展还算顺利的老师们忽然发现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小车动不起来!郭建福是动手比较早的一位,也有过指导学生PRP项目的经验,即便如此,他的小车也还是岿然不动。但这并不妨碍其他老师把他作为本次比赛的标杆,很多老师在教学和生产之余前来向他咨询小车调试的问题。于是,郭建福的先进制造办公室成为大家研究讨论的聚集地。斯特林引擎小车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动力活塞的行程、与管壁的间隙,飞轮的材料及直径,还是连接连杆到底用轴承好还是螺钉好,都是小车运行的关键技术,也自然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夏爱明、凤志良、吴亚文、金晔、徐巍几位老师成为这里的常客。而郭建福组装好的那辆斯特林引擎小车,也被作为调试对象,装了又拆,拆了还装,在反复拆装过程中承载着大家的殷切期望。
斯特林引擎小车的运行是一个精密的过程,每一个零件从设计、制作到组装、调试,都必须无懈可击才能使小车实现正常运行。虽然目前仍处于调试阶段,但全体参赛教师都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和良好的协作精神。汤国亮和魏彬在培训结束后早早地完成了设计方案,6月初就开始申领材料,动手制作。李翠超利用周末时间自己采购原材料和工具,为节省原材料,提高制作质量,她先用木板制作简易的小车进行试验。第一辆不成功,她又制作并组装了第二辆小车。工作日的晚上以及周末,她都一门心思扑在斯特林引擎小车的制作和研究上,从加工原材料到组装再到调试,每个环节都反复多次,而那些在家里随处可见的原材料和工具,也成为她的宝贝。同样劳碌的,还有默默无闻的幕后组织者,凌芳是这次活动的牵头负责人。为提高竞赛质量,凌芳克服身体不适,在5月中旬组织了斯特林引擎小车制作的赛前培训,向参赛老师讲解斯特林引擎小车的原理及简单制作方法。活动开始后,凌芳又协助发放材料,同时尽心解答参赛教师的咨询,为竞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持续的高温预示盛夏的来临。对于工程训练中心每位参赛老师而言,即将到来的暑期并不轻松,斯特林引擎小车的调试,甚至是重新再做,都可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春夏的忙碌终将换来秋季的硕果。一部斯特林引擎小车带给每位教师的,不仅是小车能够正常运行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更是在此过程中实践技能的提升,团队协作的增强,以及教学改革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