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掌握全人工繁育技术 首批养殖刀鱼明年上餐桌

03.10.2014  12:49
    继去年9000尾刀鱼苗种试验性放流之后,昨天,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繁育成功的10万尾全人工繁育刀鱼苗种放流长江口。
    众所周知,刀鱼与长江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史上长江刀鱼资源较为丰富,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鱼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个体小型化严重。
    然而,市场的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2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鱼市场售价竟高达每公斤1.8万元。
    为保护长江刀鱼资源,上海在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积极探索刀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首次通过采捕野生长江刀鱼种苗开展人工养殖。
    经过市水产研究所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2011年终于取得了刀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亲本。
    2013年科研人员采用2011年人工繁育并养殖的子一代亲本,经人工催产,室内水泥池集约化苗种培育,成功培育出大规格刀鱼苗种12.3万尾,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14年,又成功培育出25.5万尾苗种。至此,刀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日趋成熟并实现可控的、稳定的苗种规模化生产。市水产研究所人工繁殖的刀鱼采用仿生态养殖,基本上用活鱼、活虾喂养。
    仿生态养殖的刀鱼鱼种,先放养池塘中的水为海水,进入当年3月、4月之后换成淡水。当年秋冬季之后,鱼塘的水再换成海水,第二年3月再换成长江淡水。预计,市水产研究所全人工繁殖仿生态养殖的刀鱼明年3月可上餐桌。
    刀鱼从鱼苗到上餐桌需要3年左右的养殖时间,受养殖时间和饵料限制,明年3月能上餐桌的养殖刀鱼仅千余尾,要想让人工养殖刀鱼大批量上市,普通市民品尝到养殖刀鱼还要有2年左右的时间。
    据介绍,刀鱼在鱼苗和鱼种时,食用的是小鱼虫,等长到15厘米左右时,需要食用糠虾、白米虾和小杂鱼。
    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主任施永海告诉记者,目前能够捕捞到的小鱼小虾还难以维持数十万尾刀鱼的食用量,因此,他们正通过在刀鱼养殖的鱼塘中同时养殖小鱼小虾等办法,解决刀鱼养殖的饵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