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航空航天学院党委:服务国家战略,凝特色创一流

26.11.2014  09:43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把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内涵,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方针,通过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争取科研大项目,学院人均科研经费连续3年居全校第一!

  ——充分发挥交大学科综合优势和上海的区位优势,立足办特色专业,与三航院校错位竞争;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踏实奋进,学科建设跻身全国前八!

  ——学院发展坚持内生视角的改革创新,主动走精英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寻求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标杆,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谋求学院发展综合水平的提升!

  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08年,是交大最有朝气的年轻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余人,学生300余人。近年来,航空航天学院党委紧跟校党委步伐,以学院发展为核心,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党员紧紧围绕创建一流的总体思路和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切实做好师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学院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学院党委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争取大项目的方针,抢抓机遇,创新理念,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破,影响力不断攀升。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学院综合改革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抓住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进行党支部分类定级,深入剖析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整改,优化支部配置,以学科方向建立教工支部,选配学科方向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提高了支部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大人才”为主题,以“立足空天求发展,教学科研创一流”为载体,开展党员“亮身份”、“结对帮扶”等特色活动,立足本职岗位比技能、比作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师生代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系列组织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学院内涵发展。

师生党员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学生党建工作牢牢抓住稳固支部基础工作建设和创新发展支部生活两大抓手,一方面狠抓党员发展过程流程中的规范,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关,建立了完整的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发展考核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积极探索和创新支部生活新模式,通过组织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将学院学科特色融入支部生活,将党员发展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凝聚团结、温暖互助、思想素质高、学习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党员队伍。

  2011年,学院瞄准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任务要求,出台《航空航天学院师资分类发展及考核方案》,建立了突出平台科技创新、学科建设、资源合理配置的考核体系,提升了承担重大科研及技术攻关的能力,加速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2013年,学院党委以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深入推进学院分类发展综合改革,围绕学院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目标,制定完善学院新一轮分类发展综合改革的实施办法。通过学习交流、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不完善、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滞后、青年教师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进行了即知即改,并调整制定了新的政策。学院党委坚持并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反复讨论新的考核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与核心内容,确定了教师分类的严格标准、教学与科研分开考核、教师薪酬新体系、科研劳务费由学院统筹代管、基本年薪75%按月发放且与考核脱钩、大力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等新的政策。经过各教工党支部的认真研究和全院教工大会的讨论,学院党委颁布了《航空航天学院分类发展综合改革考核实施方案(2014~2015年)》,对分类发展细则、薪酬体系及考核办法等相关内容,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新方案将考核期由3年调整为2年,鼓励团队作战,教师的基本年薪按照技术职务形成了合理的差别和梯度,尤其是大幅度提高了青年教师待遇,为他们全身心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院下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与文化基础。

   以党员教师模范作用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创特色

  学院党建工作不浮于虚,而是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学院党委紧紧抓住建设一流学科的核心工作,研究解决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成绩斐然。

  抓学科建设。结合交大优势,办特色专业,与三航院校错位竞争,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2013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8,并被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空天科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学院首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学院同行业内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包括中国商飞-上海交大产学研基地、中国商飞-上海交大民机维修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大-中航飞机环境监视系统联合实验室、中航-上海交大民机发展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上海交大-航天八院航天器系统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学院还建设有高超声速风洞平台、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平台、综合航空电子仿真验证平台、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空间操纵平台、卫星导航平台、动力推进平台等多个创新平台。

  抓科研。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争取大项目”的方针,“以任务为牵引带动优势学科群”为主战场服务。作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新生力量,航空航天学院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并承担相应任务,在临近空间、大飞机、高超、分布式SAR、北斗、空间平台等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作用,业界影响力大幅提升。学院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项目、航空基金、航天基金等方面不断突破,连续3年人均科研经费全校第一!

C919大型客机复合材料水平尾翼部段静力试验

  来之不易的成果饱含着学院全体教职工不懈的努力。教工一支部飞行器结构强度课题组是伴随航空航天学院成长起来的课题组,是学院独树一帜的全党员课题组。课题组紧密围绕飞机型号研制需求,在科研任务上攻艰克难,勇于创新,承担了80余个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超过5000万元,为学院人均科研经费居于全校第一立下汗马功劳。

  教工二支部临近空间课题组是一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教工党员比例达90%。中心在上海宝山和江苏苏州设有试验基地,课题组成员长期奋战在外场,近一年来又坚守内蒙古某地区,参与大型浮空器研制,主要承担总体设计工作,该研制工作规模大,工况复杂,课题组投入全部力量,2014年春节一结束就进入紧张的试验,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克服了夏日的酷热和冬日的严寒,终于在11月圆满完成了任务。

  针对学院青年教师在争取重大项目方面经验欠缺的问题,学院党委以“争取大项目、创造大成果”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邀请973、863专家组专家为青年教师传授项目申请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开拓进取,拓展思维,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国家重大任务;引导年轻人用科学的思想服务国家战略,将自身的研究基础有机地和国家需求进行融合;培养年轻人在重大项目申报过程中用科学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同主战场单位进行协同。组织开展“传帮带”活动,一对一结对,支部党员骨干主动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基金、大项目,同时培养年轻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过程中,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按时保质地完成重大专项的任务要求,将节俭持家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年轻的科研队伍,力图以最少的经费投入,为国家解决更多的问题;学院党政领导、教工支部书记、学科骨干多方关心重大项目承接工作,引导年轻人将科研成果进一步沉淀和转化,力争拓展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基地,同时强调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学术观,将有用的工程科研成果有效的提炼成学术成果。在学院党委的关心和推动下,邵晓巍、肖刚等青年教师抓住机遇,成功申报千万级大项目,为交大在某些方向上取得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十六旋翼飞行器项目”获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二等奖

  抓教学。针对学院教师研究系列比例较高,教学力量薄弱,但必须要承担大量航空航天本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学院教师党员以“争当育人标兵,创建优秀教学团队”为载体,深入开展“提高业务水平,争做教学能手”的主题经验交流会和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院多位教师和多门课程获得校级荣誉。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屡创佳绩,学院“十六旋翼飞行器项目”获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二等奖、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十佳创新项目奖和我最喜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奖;学院代表队多次多届获超轻复合材料机翼学生竞赛第一名,多次多届获“飞豹杯”航空航天知识竞赛、“611杯”飞行器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奖项等。

   以国际化为标杆,提升学院综合发展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自1935年开设航空门之后,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航空航专业人才。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架军用飞机、第一枚火箭、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原子弹和“神舟”飞船等都与交大空天人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交大航空航天学科在1953年因全国院系调整而停办,如何在中断多年之后续写荣光,成了摆在学院党委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与三航院校错位竞争,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说起来容易,但实现起来并不简单。学院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深入一线,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摸索如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最终将精英化和国际化确定为交大航空宇航学科发展特色的必然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主动出击,形成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航空航天学院借鉴国际通行的航空航天高等教育模式,在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广泛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作为我们的学习标杆和重点合作对象。近年来,学院通过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刘泓涛教授,积极推进与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的全面合作,先后与其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硕贯通联合培养,揭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促进在战略性目标领域开展双方互惠的长期合作。为了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加适应世界航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14年10月,两校签署校级《航空航天教育研究合作备忘录》,双方探讨“多入多出”的培养方案,并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开发出“一本两硕”、“本硕博国际项目”、“双硕士”、“两硕一博”、“联合博士学位”等多种特色项目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和退出项目的时间点,并根据自身条件申请不同类型的项目。

  主动搜寻,网罗精英。学校正处于进入冲击世界一流的重要阶段。目前人才队伍建设正经历着由原来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由汇聚国内优秀人才向汇聚海外杰出人才的历史性转变。学院党委立足“人才强院”战略,探索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委员会”,大力引进知名学者和海外著名高校博士,同时推进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近年来,成功引进讲席教授2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上海“千人计划”6人,海外著名高校博士10余人。2013年,学院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某型飞机总设计师唐长红为学院院长,同时继续充分发挥上海交大空天科技战略专家委员会的指导协调作用。截止到目前,学院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达97%,具有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超过50%,师资构成明显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