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环境学院党委:深化改革,质量先行,铸造绿色精神[图]

05.11.2014  11:00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洱海、东江、太湖、滇池、巢湖等重要污染河湖治理留下了交大环境人的汗水与贡献。水安全、土安全、气安全关系着民生,资源循环利用关系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交大环境人将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和谐统一。

——建立体现学科思维特点的个性化专业课程体系,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相结合,构建面向社会和国际的环境素质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优化人才培养。五年来,获上海市优博论文13篇,占上海市环境学科大半,全国优博论文提名2篇,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精品课程1门。

——实施“四位一体”综合改革,健全领导班子,完善制度建设,找准建设方向,定好发展目标,重组科研团队,改革资源分配,放开胆子、迈开步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阔步向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含项目聘用11人),学生400余人。学院党委下设5个教工党支部,8个学生党支部,拥有教职工党员49人,学生党员152人,退休党员3人。根据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要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以科技攻关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质量建设为主线,以氛围营造为平台,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党建,完善机制,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全院师生凝心聚力,立足本职,务实奋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院实力大幅提升,先后获评上海市教育系统模范教工小家、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上海交大“文明单位”、“创先争优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三大引领’行动主题组织生活最佳案例”和“优秀主题组织生活案例”等荣誉称号。

党建为基,质量先行,保障一流学院创建工作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保障创建一流环境学科。将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院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规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参观考察、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做好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党员教工赴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考察学习

结合学院干部调整,健全完善领导班子,保证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共同推动学院发展。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务虚会,成立了新一届学术组织,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切实落实教授治学的目标。加强党支部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科研团队重组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工支部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洱海项目支部、水研究支部、环境科学支部、环境工程支部和行政与实验室支部,将党支部分别建在重大项目上、研究方向上、学科方向上和服务平台上,特色十分鲜明;组织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教授的引领作用和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各支部积极开展“三大引领”行动专题组织生活,带领党员和群众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创品牌、争一流,有三个支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在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党支部围绕“体味红色经典,宣讲时代精神”的创建主题,通过回顾红色经典电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十八大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加深支部成员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爱心伞”、“微公益,梦起航”、“为雅安祈福”的活动,传递爱心与真情,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求真务实,树立典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的发展、教育的传承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打造高、精、尖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党委狠抓不懈的工作内容。通过学院培养、海外引进、教师推荐等途径,现已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教职工中党员比例为61%,学生中党员比例为38%,并涌现出一批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用生命耕耘,用汗水浇灌的先进党员模范。

孔海南教授的先进事迹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

学院河湖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孔海南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十余年默默扎根云南污染水域一线,用坚守和奉献践行党员的誓言,让曾因过度开发而水质破坏的洱海重现往日“母亲湖”的风采。四千多个日夜,洱海水质的点滴变化都牵动着孔海南的心,“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梦想,给我三十年的时间,还洱海一个清水碧湾。”这是孔海南的誓言,更是共产党员的誓言。洱海治理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水专项各研究团队,使大家坚信通过科学治理,全国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孔海南入选“中央电视台2014《科技盛典》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并荣获2011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此外,2013年校长奖获得者吴乃昕八年义务献血18550ml,用滴滴血液践行着对生命的守护、对社会的责任,彰显着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在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引领下,学院各党支部积极作为,争创一流。洱海项目党支部立足科技攻关理念,自主研发,项目实施效果受到当地政府与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以国家重大专项—水专项洱海项目为依托,开展与大理州政府联合建设洱海研究基地,推动了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的建立;接纳了5批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帮助学生开展实训调研,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获得校“组织生活最佳案例”。学院行政与实验党支部作为学院服务窗口,秉持“热情、周到、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为师生提供满意服务,中心实验室向全校开放,提供相关样品检测,荣获校“实验室先进集体”称号;学院机关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坚持微笑服务、一站式服务,荣获校三八红旗集体;院行政办公室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作用,锐意进取、团结向上,开展工作扎实有效,助推学院综合改革和发展,荣获校“共青团号”称号。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永葆持续发展不竭动力

穷则变,变则通”,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学院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党政齐心,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推进一系列的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专业委员会制度,让教师明院情,请教授做决定,充分给予专业教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方向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坚持党政联席会议,邀请教授委员会主席参加会议,参与学院最高决策;在学院大楼空间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党政作表率,将办公场地搬到改造的简易附楼,并连续两次出台更新《公有用房测算和调整办法》,整合公共实验室、挖掘空间潜力,努力为引进高层人才做好前期的空间准备;调整完善薪酬改革方案,显著提高学院教职工收入,并与付出及产出挂钩,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同时考虑青年教师拥有资源少、成果显现延后等情况,保障收入,使其安心工作。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既得利益,学院党委团结一心,努力沟通,多方协调,切实推进改革成效,在校院综合改革评估中崭露头角。

科研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大学肩负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学院以“985”三期建设为契机,重组科研方向和团队,深入推进平台建设,现已建成流域水污染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环境功能材料、新能源、环境规划管理等七大主要平台;改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推进仪器共享平台建设,除中心实验室实现在线预约、自主测样,各专业实验室也已相互贯通,并完善安全责任到人。近年,学院牵头承担水专项2项,“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科研到款逐年提升,高水平优秀论文逐年增加。在这些工作中,党员教工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先锋作用。

环境学子活跃在第三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院党政班子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育和青年学子的能力养成。借助新一轮学科建设,启动“青苗计划”、“跃升计划”、“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等,扶持青年教师的发展,培育杰出人才;参考国际知名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教学改革,关注通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工程实践;创建“环境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体现三位一体办学理念;建立“教-研”结合的深化式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和“产-学”结合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机制;依托政府和企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面向社会和国际的环境素质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业规划和人才成长;将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作为毕业要求,推广PRP项目,连续多年学生获国家级、上海市大学生创新优秀项目及校莙政项目。五年来,培养上海市优博论文13篇,占上海市环境学科大半,全国优博论文提名2篇,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精品课程1门。

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教学改革等行动中,各项工作都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取得显著效果,同时通过人才推优、创建文明岗、文明班组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出“担责任、比贡献、促发展”的创先争优氛围。

以院为家,开放包容,铸造和谐统一绿色精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虽然建院时间晚、发展历程短,但是汇集了大批专业优秀人才,学院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专业特色为抓手,立足师生,坚持常规的学术活动,同时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新方法。多年来开展了以名师典范、师生共享为理念的环境名家讲坛,以前沿分享、学术互动为主的环境学术沙龙,以及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环保沙龙等多层次的创建活动,开创自由、开放、包容、深度的学术氛围和治学环境,并将其打造成既能传承学院文化,又能构建优良学风的品牌活动,为环境专业人才及爱好者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领会名家精神,提升专业学术思维,了解学科前沿,促进学术互动。

师生联动,用足迹丈量绿色校园,感知绿色精神

学院以党委为核心,以工会小家建设为平台,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以人为本,激发教工活力,积极营造家园文化,将学院打造成教职工的心灵港湾,情感归宿。坚持民主管理,每年召开民主管理大会,审议工作报告、工作计划、财务报告、财务计划;开展书香机关建设,图书漂流等活动,营造自信、自立的学习氛围;举办中秋家宴、亲子交流活动、个性礼物派送、重阳节日慰问等,让每位教工体会快乐,感受家的温暖。学院连续获评校模范小家,2012年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模范小家。

学院以党建带院建、塑精神、促服务。重大科技专项的开展致力于实惠地方,促进滇、粤、沪等地的用水难题的解决;“清洁空气论坛”贯通学科,形成交叉,打开了大气污染控制及治理的新思路;“城市矿山”的无害处理保障了环境清洁,将电子废弃物变废为宝。学生活动秉承环境人“思环保之源、致和谐之远”的传统,以专业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六五环境节、科学商店等系列活动,与强生集团、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合作,努力提高在校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认可,常年深入社区,培养环保兴趣,发扬环保理念,提升环保意识,同时呼吁越来越多的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方法成为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