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分析测试中心直属党支部:打造创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确立“一二三”党建工作模式,将党的基层组织建在测试分析第一线。每个党员明确自身责任,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带动周围群众,提高工作质量、服务能力,为科研上水平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以实验室资质认定为抓手,促进校院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促进测试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支撑。
——中心直属支部委员会努力为教职工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在测试业务能力上的快速提升。
分析测试中心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下设5个分析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直属党支部共有党员26人,中心直属支部委员会紧密围绕中心的主要工作推进和开展党建工作,以“建设一流平台,服务一流大学”为工作理念,团结全体教职工,扎实稳健工作,不断开拓进取,使得分析测试中心在全国的分析测试领域享有声誉。
分析测试中心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是一个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权威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经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连续投入,目前中心已拥有价值逾1亿元人民币仪器设备,主要面向材料、物理、化工、环境、纳米、生命、药学、医学、农学、机械等众多学科,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有力支撑、现代分析的重要基地和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
中心连年获评校“文明单位”、校“实验室先进单位”;先后获得校“三八红旗集体”、市教卫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多名党员获得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八红旗手”、校“优秀教师”、“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晨星青年学者”、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市“育才奖”等。
积极推进中心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化建设促科学管理
在分析测试中心发展初期阶段,因为仪器数量少没有形成规模,所以实行的管理体制为机组长负责制。随着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体制改革迫在眉睫。2009年初,在中心党支部委员会的推动下,中心班子提出要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全面发展的思想,实施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根据仪器服务功能和学科特点将中心划分成五个室(材料微区分析室、材料物性分析室、化学分析室、生命科学分析室、实验动物中心),有效地整合了中心的仪器资源和技术力量,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中心后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会议制度和议事制度加强和贯彻集体领导负责制。定期召开中心领导班子例会、室主任会议、党政联席扩大会议。此举加强了中心工作透明度,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班子成员和管理骨干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梳理建立一批管理制度,涉及到重大事项决策、财务、仪器设备购置管理、会议制度、岗位职责、安全等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制度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保障中心的测试服务工作在质量上、数量上、水平上实现逐年提升。
结合分析测试中心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分析测试中心共有教师和学生党员26人,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促进中心科学发展,中心直属支部委员会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一二三”党建工作模式。按照“一个党组织领导核心”、“二片党员责任区”、“三个党小组”的模式开展组织活动,即以中心直属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建立微区/物性分析室、化学/生命分析室两片党员责任区,成立微区/物性、化学/生命、中心机关三个党小组,由党小组长任责任区负责人,将中心党建工作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全体党员责任明确、岗位分工细致,发挥每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带头引领作用。
常态化的党员比技术、争先进活动
建立常态化的优秀党员、党小组的评比竞赛机制,在党员中营造比技术、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自2011年起,中心支部于建党节前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评选表彰中心“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在中心党务公开网站进行表彰宣传,并从中选优报送学校参加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三年里共有8名党员被评为“党员先锋岗”、2个党小组获评“党员先锋队”,其中2名党员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微区/物性党小组申报的“服务创新引领行动”获得了2011年度学校“创先争优三大引领行动”A类项目支持。
打破院系壁垒,创建校院两级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随着科研水平的逐渐提升,分析测试服务的战略地位也不断显现,好的数据是高质量文章的有力支撑,因此学校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仪器购置。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校级公共服务平台,主动推进校院两级平台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学校的科研支撑平台。
在校院两级平台建设过程中,为探索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模式,早在2004年,化学化工学院的测试中心作为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分中心,共同建立一种松散联合的新型管理模式:由分析测试中心协同分中心提高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检定;分析测试中心为分中心培养两名计量认证内审员,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开辟了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
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交大的科研上水平多做贡献,这是学校对分析测试中心的要求,是中心领导班子达成的共识,也是中心日常工作的写照。如今,分析测试中心已成为学校的一个集理化、生农医药、材料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的、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心自主开发了公共平台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全部大型仪器设备采取全预约、全透明的运行方式,每一台设备都会根据它的使用机时,运行效率进行打分评级。
中心及院级平台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督评审
中心还将实验室资格认定的管理体系拓展到分平台,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目前,材料、化学、环境、食品等院级平台已经加入了中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体系,并顺利的通过了评审,具备了出具公正证明数据的能力。中心在实验室资质认证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在全国分析测试中心领域率先实施了网络化管理的方式,获得了同行们一致好评。
悉尼大学电镜中心教授来访
为不断提升中心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中心注重学习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k Wainwright分析中心(Mark Wainwright Analytical Center)和悉尼大学Charles Perkins转化医学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er)、AMMRF国家电镜与显微分析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Microscopy &Microanalysis)建立了交流互访关系。
加强中心队伍建设,关心教职工的成长和生活
中心直属支部委员会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职工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使老师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中心教职工队伍以高学历青年教师居多,为帮助海归、博后、博士们等在中心这个科研服务支撑和学科交叉平台上有所成就,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确立了切实围绕仪器开发功能和拓展方法学的内部科研基金、关系民生大事的自主研发项目等。同时注重帮助青年教师跟踪大课题组前沿热点,利用仪器分析优势,提升自身仪器功能开发和方法学研究能力。与新南威尔士和悉尼大学的检测平台建立了良好合作,2014年2次邀请国外专家到中心交流检测服务和仪器管理经验,并将定期选派一线测试人员到国际知名大学的仪器平台学习和交流。
为暑期仍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测试人员送清凉
在中心的关心下,一批年青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年先后有2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5名教师获得校青年教师“晨星计划”奖励,4名教师接受出国培训等等。同时中心支部注重关心教职工的生活,遇到结婚生子、生病、家中有重大变故,都派代表看望,送上关怀。分析测试中心——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