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杨启: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双轨线上努力前行[图]
[编者按] 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大学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大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上海交大而言,人才强校主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其中,优秀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之际,新闻网特推出“党员风采”专栏,展示活跃和奉献在学校事业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党员事迹、风范及其积极影响。
“我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愿意和学生分享成长中的各种体验和心得,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普通教学和管理岗位上追求卓越。”
“每当看到新开发船交付,就像自己又多了一个孩子,心情无比愉悦;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在国家战略建设中发挥关键决定性作用,那种成就感无法言表。”
这就是上海交大船建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启教授。自1987年入党以来,他在教师这个平凡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心系学生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信念。
倾心尽力培养人才,是教师的责任
这些年是上海交大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最快的时期之一,经历学校传统灌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现在“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型期。作为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杨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尝试教学改革。他始终坚守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不忘本心,倾心尽力培养学生。
作为教师,杨启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坚持“学生第一”理念,教书育人,不断培养优秀人才。多年来,杨启对教学投入了无限的热情和思考,他坚持兴趣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主讲的《船舶设备》采用“一讲一练”和“一讲一评”的教学方式,在每一重点章节讲完后结合科研工程问题,设计一个综合性、开放性大作业,让学生体验做研究、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过程和乐趣。同时,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方向性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作为教学副院长,他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改革,积极推进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他组织全院教师开展教学大讨论,带领相关人员深入企业、国内外高校等学习调研;结合学校未来发展定位全面修订学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实验教学、工程设计、实习实践和创新研究能力培养等“四位一体”的平台建设,构建了工科专业螺旋上升的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组织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一系列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则标准和检查评估办法,促进优质课程建设,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教材、优秀教学项目等成果。他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取得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奖励;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2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
服务国家战略,是我们的使命
“国家有所需,我们有所应”,作为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领头兵,服务国家战略一直是杨启和船舶设计团队的努力方向。他们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解决护堤、深水整平等瓶颈问题,开发国内第一艘“铺排船”、第一座自升式整平平台;为了“洋山深水港建设工程”,开发了我国第一艘“大型绞吸挖泥船”、我国最大的开体泥驳、大型多用途工程船;为了“环渤海湾建设工程”和“首钢曹妃甸工程”等大量的吹填造地工程,先后开发了不同驱动形式、不同作业能力和不同定位方式等完整绞吸挖泥船船型系列近60艘;为了海上绿色能源建设,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海上风电机组运输安装船舶,完成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建设;为了长江航道畅通和三峡库围疏浚与应急抢险,开发了世界上第一艘可以江海两用的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最近网上热火朝天传播的“南海造岛工程”更是该团队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开发的“天鲸号”等系列重型绞吸挖泥船,在南海施工中作为开路先锋,成为南海岛屿建设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杨启一直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施工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近五年来,他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累计达8000余万元,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3项、发改委产业化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1项,交通部长江治理专项2项等纵向课题。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学科团队发展
作为船舶设计研究所团队的责任教授,杨启负责该学科方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社会服务和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目前,该团队共有教职工21人,其中正式职工16人,专职科研队伍5人。其中,70%都是党员,杨启亲自担纲支部书记。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支部党员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成员加强交流,凝心聚力,使该团队教师倍感温馨。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先后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班组等各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