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温度”系列报道之三:法学院党员服务浦东新区残疾人阳光基地志愿活动

16.12.2015  14:04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学生社团党建研究会的党员们,通过与残疾人近距离接触,加深对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的了解,增强助残服务意识,在服务实践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也以实际行动来播散关爱,号召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团体中来,好人好事的正能量在法学院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截至目前,已派出160人次学生12次前往参与阳光基地的建设,服务基地残疾人士500多人次。

2013年10月起,法学院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残疾人阳光基地共建志愿实践基地.法学院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职业规划、志愿服务、文艺表演、帮扶结对等多种形式,通过优秀党员学生服务团队为阳光基地提供服务,定期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同时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基层情况、与社区居民交流学习的机会。

每次活动开始前,学生党员们根据阳光基地的时间安排活动,注意做好事前跟负责人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做好活动策划,准备活动所需物资。阳光基地会对志愿者进行专门培训,强调在指定地点做活动,不在阳光基地随意走动,活动中不能打扰到其他疗养人员,注意言行举止,尽量不要忽略和伤害到任何一个学员。

法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更多学生去关注关心关爱需要爱的人群,同时加深了阳光基地内残障人士的法律意识,通过对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辨别诈骗的技巧等法律问题的解答,增加了学校与阳光基地的交流与互动。

公益从身边做起,从周围做起。阳光基地里,有着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们也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屈不挠,从不向困难低头。法学院党建理论研究会的学生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倡导更多的人为慈善公益服务。

撰稿:党委宣传部;图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