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条]“掠夺性期刊”黑名单应尽早公布
【光明时评】
近日,《肿瘤生物学》杂志撤销收录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的事件持续发酵,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对被撤销论文的作者们进行道德拷问和谴责固然是难免的,也是容易的,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对于此次撤稿事件,一些必要的背景既没有被充分关注到,也缺乏正确的解读。
在一些评论中,不乏对刊登了这107篇被撤论文的《肿瘤生物学》杂志的“学术声誉”的赞誉之声,称赞该杂志“高标准、严要求”“公正”等。然而,这种说法多少有些想当然。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份杂志的一些基本情况。据权威刊物揭露,该杂志刊登每篇文章收取的“版面费”是1500美元。它的官网显示,2010年至2016年,该杂志共刊登了5380篇论文,按照上述“版面费”的价格估算,这6年它的“版面费”收入超过800万美元。
巨大的、几乎没有约束的篇幅,每期发表大量论文;发表论文收取高额“版面费”;审稿不够严肃认真——根据《肿瘤生物学》的表现可以断定,该杂志属于那种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谴责的“掠夺性期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肿瘤生物学》属于SCI期刊,它最新的影响因子为2.926。
有论者出于善良愿望,希望拥有《肿瘤生物学》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但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果“处理在发表之前”,它的“版面费”怎么收?该期刊就是一个明显以盈利为目的的“掠夺性期刊”。谴责这107篇被撤销论文作者的学术诚信、职业道德等,当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显然应该是考虑如何将政策调整得更为合理。
这批被撤销论文的作者大部分是医生,但医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是给病人看病吗?病患进入医院后,最关心的是医生是否医术精湛、富有经验和爱心,而至于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似乎并没有那么关切。最近出现的几次成批撤销论文事件,绝大多数为医学论文,这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相同问题多次出现在同一群体,值得进行政策和制度层面的反思。不过学术界内外日渐达成的共识是,有关管理部门对医生施行与其他学科同样的考核要求和标准,欠合理。
总之,此次107篇论文被撤销事件应成为我们进一步反思并扭转现状的契机。对医生发表论文“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需要调整,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公布一个国外“掠夺性期刊”的黑名单,并通过明确规则——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算学术成果、版面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为相关学术行为戴上“紧箍”。
(作者:江晓原,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 2017.04.28 第02版 头条
原文: “掠夺性期刊”黑名单应尽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