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专版]校史,值得发掘研究

07.04.2016  22:29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史》主编 王宗光

八卷本《上海交通大学史》,从酝酿、撰写到修改、成稿,历经14年,规模宏大、著述精细,可以说是开创了国内高校校史研究的先河。    

以《上海交通大学史》为主体的校史研究开始于2002年。当年,校党政班子经认真研究,作出了将校史编修列为学校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决定。选择这样的契机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认识:    

其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支撑。进入21世纪,学校“十五”建设计划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一流大学不仅要具备一流的办学条件,还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所在,经过历史沉淀而又具特色的交大文化与人文精神,将成为引导和激励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其二,百年交大缺乏一部体系完整、内容厚实的交大校史。交通大学的历史发展跨越三个世纪,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历史缩影。但是,对交大的厚重文化资源的发掘开发、研究利用相对滞后。当时只有一本与西安交大合作完成,仅仅写到解放以前的简史。这与交大保留下来大量历史资料的优势不相匹配,也是一种闲置与浪费。    

其三,及时抢救交大历史文化资源的必要。交大的厚重历史,是历代师生校友共同创造、记录与发展的文化记忆。这些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财富,如果不及时保护、抢救,将给我们及后人留下巨大的遗憾。对校史文化资源实施抢救性措施,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和编研,刻不容缓。    

基于以上考虑,2002年9月,学校党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校史编纂委员会。当年10月,组织了由老中青组成的近20人的校史编研团队,正式启动《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项目。编修过程中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坚持持论有据,论从史出;其次,要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肯定学校的成功经验,弘扬先进,同时不回避发展中存在的曲折和问题,正确总结经验得失;最后,要突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要把一校之史放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综合考察。    

在交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八卷本校史的完成,既是历史研究阶段性的句点,更是延续研究、深度研究的新起点。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史》主编 孙大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史》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建校以来第一部由学校组织编写的校史。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于1952年10月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而成。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实现强强合并,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校史编纂过程中,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学校发展沿革为经,如实记载了学校各个时期具有重要意义、重要影响和重要历史价值的大事、要事,全面展示了学校不断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全书依发展阶段分为上下两册,共5个章节,近70万字。它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大师生、医务员工进行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也是对青年教工及学生进行爱国荣校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克非

今年适逢海内外五所交大120周年华诞,8卷本《上海交通大学史》作为一份厚礼顺利推出,无疑是校史研究领域的大事。    

该书具有四个显著优点。    

一是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它紧紧围绕交大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学校的著名校长、师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基本内容,既体现大学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又准确把握学校自身最为重要的关键点、特殊性,形成能够体现交大个性、特色,视野开阔且有深度的校史佳作。    

二是资料丰富、据实直书。编写者以严谨学风,尽可能多地搜集、掌握各种相关资料,积十数年之功,以丰富史料和上千张珍贵图片,忠实反映校史原貌,并揭示出交大与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和独特贡献,保证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严肃性,堪称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信史。    

三是注意突出关键人物和重要细节。如对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唐文治、黎照寰、彭康等杰出校长,都设有专章进行系统论述。对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名师和重要事件,也都有图文介绍,彰显“大师”对于大学的极端重要性,融合了传统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优长,增强了可读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启迪。    

四是精心研究和史论结合,以及独到的史识。该书在许多关键处,能不囿成说,敢于创新,并以点睛之笔,阐发深意。全书还非常注重总结“老交大传统”的形成、延续和发展,深刻揭示出交大能“独历劫不坏,愈震撼而愈巩固”,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稳步迈进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部与学校地位相侔的校史佳作,该书不仅对立德树人具有教育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全国的校史写作和研究,甚至对认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成功经验,都有独特启示和裨益。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4.07 第07版 论苑    

原文: 校史,值得发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