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蒲光副部长出席第四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

27.08.2015  17:41

   (民政部门户网站) 2015年8月22日至23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旨在评估总结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体系、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成效,全面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之路。

  宫蒲光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201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综合构建了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去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当前社会救助制度日臻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宫蒲光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筑牢托底性基本民生安全网的网底。一是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统领,继续推进社会救助法治化进程,确保各项救助政策的实施有法可依、于法有据、有章可循。二是鼓励和引导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质和现金救助,转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救助,实现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三是建立社会救助与就业促进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快实现由消极救助向积极救助的转型。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五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等措施,推动慈善力量与政府救助形成衔接互补、相互支持的协同机制,打造多元救助格局。六是加快建设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与就业、社保、医疗、扶贫、慈善等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为救助对象的准确认定、动态管理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夏书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柴梅、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等出席会议。来自两岸四地的15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全国总工会、欧盟驻华代表团、世界银行和地方民政系统的代表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