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新建充电设施或超历年总和 车主可告别焦虑
沪上首座由社会资本投资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昨天落成,虽然只有4个泊位,且坐落在市郊的松江,但它可能预示着一个不小的变化。随着国家电网公司退出城市充电网络建设,民间资本对充电设施的投资热情正在被迅速激发。市经信委透露,明年上海要新建的充电设施可能超过此前历年的总和:“在市区内开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也许会成为往事。”
绿色充电站能充所有车型
这个充电站设置在松江新城的方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它有两大特点:其一,这是上海首批能服务所有欧洲、美国和国产电动车(包括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站,相关技术由本地企业独立研发,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充电速度介于“快充”和“慢充”之间,为一辆荣威E50汽车充满电,约需5小时。
其二,这座充电站的顶棚完全由半透明的光伏电池覆盖,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的22%,总发电容量达10千瓦。折算下来,每天,这些光伏板发出的“绿电”能充足2.5辆电动车,进一步凸显了电动汽车的环保属性。如果天气状况不佳,充电站也能依靠市内电网提供能量。
这座充电站的投资者是总部位于上海的赛特康集团。此前,这家民营汽车充电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用户在美国,建设和运营了休斯敦最大的充电网络。之所以到现在才在国内“发力”,一大原因是国内汽车充电设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电网退出激发社会投资热情
据多位消息人士透露,此前,国内汽车充电网络基本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巨头垄断。国网公司一度把充电网络建设定义为自己主营业务的扩充,民间资本要涉足该领域,首先就无法规避“私自售电”的法律风险。
但就在近期,国网的充电设施投资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它将城市充电网络市场向社会资本放开,自己则完全退出,转而专攻高速公路沿线的充电设施。消息人士透露,国网“转向”原因之一是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回收;另外,国网本来的技术思路是用“换电”取代充电,但该方案没有得到汽车整车厂的响应。
巨头的退出激活了社会资本。市经信委新能源车推进办相关负责人刘建华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有约10家民营企业对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表现出浓厚兴趣,按计划,未来一年,上海可能会新增公共充电设施三四千个,而截至目前,全市充电桩只有2600个左右。
赛特康董事长庞雷告诉记者,明年,公司将投资建设50到100个充电设施,其中大部分将位于市中心地区,上海两大机场之间、徐家汇商圈周围都是重要的选址地。
模式创新让充电有利可图
今年是国内电动车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数据表明,三季度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9倍。但目前,公共充电设施难觅困扰着许多车主。
据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的新能源车数据采集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上海2000多个公共充电设施中,真正能够向社会车辆完全开放的只有10%左右。不仅如此,公共充电设施往往深藏在某个停车场或是小区,加上欧美和国标的汽车充电设施原本并不兼容,因此车主很难找到适合自己车辆的充电站。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社会力量加入后,可望改变国有资本在充电站服务方面的缺憾。同时,社会资本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也更有动力,可望让充电设施良性发展。
松江这座超级充电站总投资50万元,目前虽然还是“亏本买卖”,但庞雷表示,如果充电站数量进一步增长,就可以将它发展成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借还网点,加上光伏发电的收入,预计充电站能在七年左右收回成本。他表示,这是投资人可以承受的回报周期,已有三家银行愿意提供信贷支持。
此外,赛特康还为充电网络研发了一个大数据处理和服务网络,既能帮助车主找到就近的充电站,还能通过分析驾驶习惯,为日后建设选址提供决策支持。
刘建华表示,为了应对民营资本对充电设施的投资热情,政府部门将积极提供帮助,包括落实建站场地、协调各类审批事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