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增多 专家:一周保持7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08.01.2018  20:10

  视力0.6和1.0,哪个是近视?相信很多家长平时习惯于以“视力”作为判定孩子眼睛是否近视的标准。昨天召开的第七届“关爱近视·微笑论坛”上,专家指出,视力并非判断近视的标准。对于幼儿、青少年的视力低现象,家长莫过度恐慌,但也不能盲目乐观。针对6岁以下幼儿,主要看眼睛发育情况,而不单纯是看东西的远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等多位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青少年时期近视的防控迫不及待,而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病,也是当前中国致盲性眼病首因,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儿童视力评估并非简单以1.0作为标准

  “近视的成因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是导致儿童近视的最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周行涛说,在上海,10岁儿童中近视人群已经超过50%。

  对于近视的一些认识误区,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有专家指出,幼儿园儿童的视力仍处于发育阶段。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即意味着视力低于0.5才高度考虑异常,而6岁及以上的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7。因此,儿童视力的评估并非简单以1.0作为标准。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晓瑛指出,判断近视不仅看视力度数,更要结合扩瞳后的屈光度等来判断,“视力0.6的孩子如果伴随远视200度,那么随着孩子的眼睛发育,成人后视力就是正常的。而视力1.0的孩子如果屈光度是0度,日后很有可能就是近视。

   OK镜并非所有近视青少年都适合

  与青少年近视高发现象相比,专家更担忧成人高度近视的问题。周行涛介绍说,中国高度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达到3%。

  “在幼年、青少年时期如果不做好眼病防控工作,将为日后眼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周行涛强调:“高度近视即超过6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等退行性病变的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内排名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

  此外,针对近视人群是否应该配戴OK镜(角膜塑形镜)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争论的一个焦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薛枫指出,并不是所有近视的青少年都适合配戴OK镜,要求配戴者无任何配戴隐形眼镜禁忌症。

  周行涛特别指出:“已经有研究证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一天至少保持1小时,一周保持7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只要在室外接受自然光照的时间得到保证,青少年近视率就可以降低。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