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告急:医生一滴水,病人一片海
“新华医院儿内科门急诊爆棚,就诊等候时间平均4-6小时以上……希望家长注意,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急着去医院,让病情紧急的孩子先看病,也给坚守在岗位上的儿科医生多一点宽容。”19日晚上,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和家长群热传。这几天,沪上儿童专科医院全部爆棚,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纷纷创下就诊历史纪录。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排队时间普遍在4-5小时,连瑞金医院等综合医院的儿内科也需要等待2小时。沪上多位儿内科医生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小朋友看病高峰,但是,今年这波病毒来势异常凶猛,发烧一般都要持续5-7天。
“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五六天”
昨天16点30分,新华医院儿内科主治医生狄华正在一刻不歇地看病,看上去非常疲劳,一群家长带着孩子围着他咨询。诊室门外是黑压压的一片病人,虽然下雨,但儿童门急诊大楼内一派繁忙,贴着冰贴、戴着口罩的患儿随处可见,有的家长似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自备小板凳让孩子休息。
这几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坐诊普通内科,狄华每天给一百五六十个小病人看病,是非高峰时段的一倍,在新华儿内科医生中也创下最高纪录。“做了十几年的儿科医生,儿科越来越忙。”狄华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儿科看病高峰,但是今年排队时间特别长。可能是今年的这股病毒最厉害,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都要五六天。”
儿内科医生都在开足马力。这几天,狄华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晚上急诊从原来的两个医生增加到了三个医生,照顾门诊从晚上十点延长到了十二点,医生下班时已近清晨三四点。还有的医生上下午三点的中班,上午却放弃休息时间,一早加入看病队伍,希望能稍微缓解一下其他医生的看病压力。“医生一滴水,病人一片海。”狄华很无奈,现在全市的儿科医生都很匮乏,看病的小病人却越来越多,压力一言难尽。
“我现在都有些害怕上班了。”狄华说,在新华做儿内科医生忙惯了,害怕的不是不停歇地加班看病,压力最大的是病人排队时间长以后,家长的焦虑。虽然一人一诊室,但是这几天狄华还额外地承担起了维持诊室秩序的工作。“医生,我的孩子高烧40℃,能不能先看?”狄华看病时,经常有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病重,不愿长时间等待抱着孩子冲进诊室。为此,吵的、打的都有。
让狄华哭笑不得的是,昨天,狄华还碰到了两个外婆要求他作出最终选择,到底是给谁先看,一个是微信挂号已经过号的孩子家长,一个是已经等待了三四个小时的刚叫到号的家长,“其实我们都想快点看,希望能让病人减少一分钟等待也好。”
除了医生少、小病人增多、病毒引起的病程长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家长是盲目带孩子看病。狄华说:“有位家长昨天晚上刚带孩子来看夜门诊,输了液,上午又来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高烧就心慌,以为来看病了就能立竿见影。其实病毒性的发烧需要过程,有一半的小病人可以暂时在家里观察。”
何时能够喘口气?狄华叹了口气,“可能一直要忙到春节了。”
“最近小孩生病的太多了,到哪个医院都是等等等,太遭罪了。”因为孩子不断呕吐,昨晚11点多,沈先生带孩子前往儿童医院急诊就诊,被告知至少排队四小时,若输液还得再等五六个小时,沈先生无奈只能“转战”其他医院。而到了瑞金医院,同样也是大排长龙,其中很多也是从儿童医院赶来的。“瑞金医院儿科急诊近日平均等待约两个小时。”瑞金医院相关负责人也颇为无奈。
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沦陷”,其他的综合医院儿科此次也告急。王先生带儿子前往新华医院就诊,当时已是晚上11点,前面有600多号病人,预检护士告诉他们看病至少等三四个小时。凌晨两点,终于看完医生,王先生也排入了输液漫漫长队中,“带孩子看病太不容易了,排了个通宵才排到输液,简直像几年前在买春运火车票。”
自12月3日入冬以来,新华医院一周的门急诊总量较上周增加了17%~18%,近一周的儿科门急诊总量增加了8000多人次,上周五单日儿内科门急诊量超过3000人次。儿科夜门诊挂号时间从17:00持续到24:00,但往往医生要等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看完所有病人。
各医院儿科都在超负荷运转,持续的低温天气影响下,发烧、咳嗽、腹泻患儿增加加剧了就诊难的现状。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日均门急诊量超过6000人次,已突破历史;拥有两个院区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同样在超负荷运转。最近一两周,该院平均每天门急诊量连续在8000人次以上,已经超出了医院的承受能力。
儿科医院也创下新高,“我们医院24小时普通门诊、夜门诊均开放挂号,夜门诊医生忙到凌晨一两点已成常态,有时要忙到凌晨4点才下班。”儿科医院门急诊办主任陆忠表示。
据统计,今年儿科医院门急诊最高峰已经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单日突破9000人次,而去年就诊高峰为日均8000人次左右,其中近日夜门诊就诊平均每日已超过1000人次。陆忠说,目前医院普通门诊每天会安排15名医生开设夜门诊,已经达到医院极限,这些医生当中的部分人员凌晨值班结束,第二天早上7点仍然要上班,已经是超负荷工作。
儿童医院紧急招募志愿者引导病人就医
分析儿科普遍爆棚的原因,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锦康认为,这与最近感冒病人特别多有关,此外还有部分综合医院儿科萎缩,致使患儿都集中到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就诊高峰和低谷时段了,除早上7点半到8点第一波病人相对好一些,其他时段内科普遍都要等上4-5小时。”很多家长白天忙,晚上才有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所以近期晚上7点过后还有一波就诊高峰。这波高峰又与白天尚未看完的病人叠加,致使晚间患儿扎堆。
针对一波波看病大军,儿童医院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加派医护人员前去协助。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紧急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门急诊帮助患儿及家长了解就医流程,疏导拥挤的人群,引导家长至就诊区域,为行动不便的家长提供帮助,引导家长使用一站式自助服务机,快速预约、付费和打印报告单,劝阻吸烟行为等。服务时间是目前的两个看病最高峰:上午9:00—11:30;下午18:00-21:00。
儿童生病四大误区
孩子肯定会生病,不要指望孩子不生病,因为每一个人都吃五谷杂粮,会接触很多病原。其次,生病是一个过程,病原排出去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第三,不要一发热就忙乱,小孩子的精神很重要,精神萎靡,不管什么病都要检查。如果病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孩子的脸色,就要非常注意。如果活蹦乱跳,发一点热也不要紧。
——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
误区1: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遇到咳嗽,大家经常会拼命用止咳药,一种不够用两种,甚至很多中成药一起开,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拼命止咳,就不利于病毒、细菌、分泌物、坏死组织的排出,咳嗽是停止了,但脏东西都留在体内。咳嗽是因为有外部病毒、细菌等侵犯,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出,这是疾病过程的表现,也对恢复有利。当然,咳嗽过度了也需要止咳。手忙脚乱的干预容易导致忙乱和紧张,也会带来滥用抗生素和药物等副作用。
误区2:感冒严重了就需要吊盐水
就感冒来讲,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实际就医过程中,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用静脉用抗生素(即挂水)。其实静脉、口服抗生素都可以进入体内,只不过静脉用的话,血峰浓度会高一些,很快就进入体内了,口服则会平缓一些,但都能起到作用。当然特殊和严重情况除外。
误区3:一发烧就一定要把热度降下去
发热与退热是一对矛盾,发热是对外来感染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理过度,其实只需适当退热即可。孩子到医院几天后体温降了,但过两天又发热,因为很多孩子在就医的过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
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么这么低,然后又开始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发烧就一定要把体温降下去、不断更换抗生素是错误的。
误区4: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况,一般不用去医院:体温不是太高(39℃以下);发烧时精神不好,但烧退了精神就好了;发热时间不算太长(少于5天)。
不管得什么病,如果精神好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精神不好则需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去医院:咳嗽太深(连声咳嗽),体温太高,发热时间过长,精神不好。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