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6小时手机 变“僵尸手”3.5-4寸手机最合适

25.11.2015  11:55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乃至中老年人都成了“手机控”。如今,智能手机的屏幕越做越大,市民在享受大屏幕的快感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扰:手机时间用长了后,手也僵了,来到医院一看,竟然患上了腱鞘炎。医生介绍,这就是“手机手”。以前,腱鞘炎盯上的是做手工活的中老年人,现在则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中老年人由于又得家庭劳作,又想赶上年轻人的“趋势”,开始爱玩手机,“二合一”的作用下,往往比年轻人的症状更为严重。

   大学生玩6小时手机变“僵尸手

  大三学生王欣在半年前跟风换了一5.5寸的大屏手机,玩游戏、看视频感觉爽多了,可最近半个月,王欣发现右手有点不对劲,“开始是指尖发麻、不灵活,之后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不能动,很僵硬,一碰就疼。”想想可能是自己玩手机太猛,王欣决定休息一下,让右手恢复。然而睡了一夜,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仍如“僵尸指”,便前往就医。

  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后,医生诊断王欣为腱鞘炎。王欣告诉医生,自己用手机时习惯用右手握着手机,右手的食指支撑屏幕,拇指在屏幕上划划点点。因为喜欢用手机玩游戏、玩社交网络,王欣每天都要花五六个小时以上在手机上。

  武汉市第三医院骨二科主任胡海清介绍,近一两年来,像王欣这样患上“手机手”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以前“偏爱”从事手工劳作的中老年人的腱鞘炎,也找上了年轻人。

   老人的手指也容易成“扳机

  而玩大屏智能手机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操持家务的大爷大妈也成为了新兴的“手机族”。殊不知,他们比年轻人“手机手”的症状更加严重。记者从武汉市普爱医院手外科了解到,平均两天就能接诊一位“手机手”患者。

  今年56岁的孙阿姨是襄阳人,退休后被儿子接到武汉来住,由于刚退休,在武汉没有很多朋友。见母亲很孤单,儿子便给她买了部大屏智能手机,方便她和以前的好友联系。在儿子教会她使用手机里各项软件后,孙阿姨便开始整天离不开手机。“我在微信里建了好几个朋友群,有同学群、亲戚群、同事群,每天聊得特别开心。”孙阿姨说,她尤其喜欢微信聊天、刷朋友圈,感觉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手机“上瘾”。

  与此同时,孙阿姨打毛衣也没落。最近一个月,孙阿姨开始觉得右手拇指疼得伸不直。儿子见状,陪她到武汉市普爱医院手外科找到廖苏平主任,经诊断,孙阿姨同样患上了“手机手”。廖主任说,一个月里,该科室已经接诊了一二十名这样的老年“手机手”患者。

   挑选手机大小宽度有“金标准

  大屏手机究竟有多火?记者在大智路一综合手机门店得知,现在5-5.7寸屏幕大小的手机卖得最俏,iPhone6s plus、三星S6 edge、三星Note4、小米Note2的销量都不错,有时一天光iPhone6s plus这一种机型就能卖几十台。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消费者看上了三星、HTC等品牌手机新推出的“弧度”手机,这些手机屏幕虽稍大,但手机背部或手机屏幕呈现一定曲度,看似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其实手机弧度对‘手机手’并没有太大作用,关键的还是手机的大小和重量。比如iPhone5这样大小的手机,比较适合市民们使用。”市第三医院骨二科主任胡海清介绍,衡量手机的宽度有个“金标准”——最好不要超过虎口到食指第一节的距离,3.5寸至4寸的手机最合适。当然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如果玩手机时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握持感不强就说明不适合你。

   反向手操缓解“手机手”困窘

  武汉市第三医院骨二科胡海清主任解释,手部一般有两个姿势:一是休息位,此时手部的劳损相对较小;二是功能位,如握拳、抓捏等。手处于功能位时,腕关节背伸约在20度至25度。长时间使用大屏手机,拇指就要长时间保持外展,整个手掌也会超出功能位的位置。而手掌的正中神经控制着从大拇指到无名指的指尖感觉,因此会出现手麻、手部无力等症状,时间过长会造成肌腱劳损,引发腱鞘炎。

  普爱医院骨科廖主任说,一旦得了“手机手”,轻则要用支具制动,重则考虑手术治疗。他提醒,使用手机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用手举着刷,最好配一个简易的小支架,把手机放在桌上用。同济医院康复科许涛教授介绍,一个“反向操”能够帮助“手机控”:每使用45分钟的手机,就应该朝长时间保持的体势的反方向拉伸、转动。“比如长时间用拇指点屏幕,就应该让拇指朝手背方向伸展、随后以拇指指根为圆心,指尖朝上画360°的圆圈,每个动作多做几次,活动十分钟左右。”她介绍,平时还可常做手指保健操,伸开五指再并拢、双手互相揉捏、旋转手腕等方式均可以有效地预防腱鞘炎的发生。(记者黄金 伍伟 通讯员陈敏 汤漪 常宇 荆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