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主讲“问题意识与学科体系”

26.10.2016  19:24

10月21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翻译》常务副主编傅敬民应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翻译研究中心邀请,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问题意识与学科体系”的讲座。讲座由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博士主持,外语学院教师及研究生30余人参加。此外,外语学院博士生、数位留学生与文学院教师也慕名而来。

傅教授从翻译研究问题和学科体系化研究的缘由、翻译研究的学科特征、翻译问题意识,以及翻译研究的学科体系逻辑四个方面向师生们介绍了翻译学的地位和现状、翻译研究的学科特征和发展溯源以及翻译问题意识的培养。其中,傅教授指出翻译研究面临学科边界不清的问题,呼吁研究者要找到自己的学术家园,即找准自己研究的位置,才能真正深入到翻译研究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其表面。傅教授还强调当前MTI教育的重要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并指出问题特征在于时代性、主观性、矛盾性、忧患感、循环关联性和阐释性。此外,傅教授为师生们揭示了当代翻译的社会特征,指出翻译研究者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和时代潮流,并特别强调了计算机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傅教授从翻译研究与其它学科、传统翻译与现代翻译和中国翻译与外来翻译等方面阐释了翻译研究的学科体系。随后,张新玲主任进行总结发言,提倡师生们向傅教授学习,面对翻译要有责任感和危机感,要有师承精神和学术家园意识。

在问答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傅教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提到,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课程设置要科学,要从翻译角度让学生明白行业规范及可能面对的问题;为应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影响,师生都要掌握翻译软件使用技能,建立语料库。

问题意识着眼于“”,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地投入到翻译研究中去;“学科体系”着眼于“”,只有构建规范科学的学科体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教师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傅教授多年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因而此次讲座基于理论,着眼实践,给参加讲座的师生带来了很大启发与收获。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