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对外投资"有钱而不任性"

28.06.2015  10:21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在积极推进这一战略的同时,如何前瞻性地防范金融风险?在昨天举行的2015陆家嘴论坛“金融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战略”开放论坛中,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见解。

   丝路基金探索对外项目投资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表示,中国是全球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企业走出去可以充分借力我国资金优势,进行合理的融资规划,运用资本思维就是要以资本走出去助推企业走出去,通过创新投融资支持的方式,综合运用股权、债权、基金、信贷、信保以及本币和外币等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币种融资组合,加速资金循环,实现投资效率提升。

  金琦透露,丝路基金启动运行半年期间一边积极组建,一边推进业务。在公司功能定位、投资理念、业务实践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今年4月20日,丝路基金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与中国三峡集团以及巴基斯坦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签署了投资巴基斯坦水电项目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从而推出基金的首单项目,也就是说丝路基金有了良好的开局。

  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机会非常大,合作空间非常广阔,需要统筹资源,提高投资效率。“一方面我们希望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抗风险的合力作用,实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开展合作,共同为项目投资提供多元化的资金保障,共同开创‘一带一路’框架下互利共赢的大格局。

   对外投资不可“有钱任性

  在一片叫好声中,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李健表示,确保“一带一路”的顺利落实,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别风险和项目风险比较突出。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差异比较大,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面临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大型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李健认为,风险防范关键是通过促进区域内金融监管合作,强化各国以及机构间信息沟通和业务协调,共同探讨建立风险预警、分担和补偿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投资官李克平特别提醒国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切不可“有钱任性”,应谨慎行事,做到斤斤计较、扎扎实实。

  李克平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引发了社会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关注和讨论,并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心。虽然充满自信是一件好事,但不应该因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产生飘飘然的错觉,即使有钱,也绝对不能任性。

  他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多,但仍然需要更好地进行多元化管理,投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不是闲钱。因此,国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不能学土豪任意挥霍,而必须始终对纳税人、股东和储蓄者负责;同时,对外投资必须追求相应的回报,必须扎扎实实甚至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