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第十五届信息节圆满闭幕

04.12.2015  09:03

2015年11月24日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第十五届信息节闭幕式暨“走进立体军工科研,共话国防科技信息”主题演讲在恒隆物理楼221b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当晚闭幕式的嘉宾有: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雷达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红卫。同时参与本次信息节闭幕式的还有信息学院和其他院系各年级同学。

灯光渐暗,音乐响起,闭幕式以一段精彩的短片开幕。短片回顾了本届信息节精彩纷呈的活动,并充分展现出信息节将交流与创造,学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主旨。在为期一个月的信息节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浓重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更见证了学院在引导大家学习分享、创新思维方面所做的努力。

闭幕式首先由信息学院郑立荣院长致辞。他指出,21世纪信息科技无处不在,它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交流方式。信息科技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而且在技术革新的同时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当代中国最严峻的三大问题是: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而这三大问题与信息技术也是息息相关。如能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完成以光伏农业为中心的第六产业技术的革新,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那么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最后,郑院长鼓舞同学,作为优秀的复旦人、信院人,大家应该牢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索的习惯,为世界、为民族做出贡献!

随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雷达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红卫老师以“走进立体军工科研,共话国防科技信息”为主题展开演讲。他首先强调“居安思危”,指出无论是俄罗斯袭击案,还是巴黎恐怖袭击案,又或者是中国人质绑架案,这些案件都说明人类的和平依然面临挑战。由此,高老师引出今天的主题演讲,并从“军事威胁之空袭兵器”、“国防利剑之防控导弹”、“信息获取之雷达传感”和“铭记历史之民族复兴”四个方面展开。

在军事威胁之空袭兵器方面,高老师介绍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新型空袭武器:如飞机(预警机、轰炸机、侦察机、战斗机、甚至隐形机、无人机等),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同时,他解释道,现代空袭有许多特点:如形式多样、手段丰富,突然侵袭、猝不及防,精打要害、定点清除,电子压制、贯穿全程,远程奔袭、立体打击,指挥一体化、作战信息化,全天候出动、全天是工作,常规武器、超长毁伤等。也正是因此,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区域战争中,空袭产生很大作用,但是,高技术常规空袭造成次生灾害和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摧毁是十分严重的。因此,空袭兵器要谨慎使用。

当谈到国防利剑之防空导弹时,他指出:防空,早在一战就产生了,在越南战争及第4次中东战争中均有使用。自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开始,防空导弹日益重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又依次介绍了防空导弹的形成、防空导弹原理、防空导弹发展等历史,丰富了同学们的见识。

提到信息获取,大家必然会想到日益重要的雷达传感。雷达在1965年由麦克斯韦在麦克斯韦尔方程中首次提出,1940年雷达第一次应用于战争。雷达是以无线电波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处理,提取目标的状态信息或特征信息,应用于军事、遥感、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的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目前雷达主要发展方向是军事需求和技术推动方面。高老师感慨,在信息时代,使用好信息获取是人类一直的渴望,而“性能优,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使雷达脱颖而出,因此,雷达传感的优化是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我们要铭记历史,时刻为民族复兴做贡献,在抗战胜利的70周年之际,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高老师问道:为何我们在抗战时期损失惨重?因为没有能力,因为我们的信息科技并不先进。而现在,新中国的天空很安静,那是因为共和国的利剑在守候!在和平的背后拥有了强大的国防,民族复兴才会更有希望!

听了高老师的演讲,同学们倍受启发,也深感自己肩负神圣使命。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气氛热烈。高老师一一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勉励大家要学以致用、勇于探索。至此,为期一个多月的信息节圆满落幕。很多同学都表示,在本届信息节中,深受启发,大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