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复旦:创新服务打造智慧新校园
近日,在光华东辅楼举办的“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实践实验案例展”进入师生视野。“从前办理一项事务,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现在的申请和审批统一在一个网站完成,便利极了。”一位参观的同学翘起了大拇指。
该展展示了复旦大学网络建设、校务管理、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前沿技术7个方面的信息化实践实验成果,包括学校近年来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学习系统、智慧教室、智慧点餐、自助打印终端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参观者可现场体验人脸识别注册签到、物联网解决方案、网络安全实训平台、自动化无人机库应用等复旦大学正在实验中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将在已有实践成果基础上升级的校园智慧应用。
点击代替跑腿:一站式行政服务省时省力
“eHall的服务,就像进了淘宝店,只要按需进行相应事务办理即可,节省了不少时间和力气。”用过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2014年底,为了解决行政服务效率问题,复旦大学开始筹备“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项目。秉持“以人为本、面向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理念 ,学校提出“自下而上、面向用户”的思路,聚焦用户诉求,致力于建设“一站式”服务的网上办事服务大厅,让师生不出门便能办成事。
“一站式”服务以实现行政体制的分层管理、业务模式的协作协调、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整合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为方略,一改传统服务模式,将原来依托纸质凭据流转的接收、审批、回复等工作归为“一键式”网上审批,面向的用户只需在统一的“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中申请,让业务部门倒过来进办事大厅中并联审批,从而使数据代替人力跑起来。
2015年9月21日,“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上线。据统计,eHall问世两年半来成效显著,已先后推出与师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教学、科研等9个分类近200项服务,审批事项总数超过6万人次,自助打印材料总数超过17万份,广受师生好评。
网络嵌入课堂:综合性教研平台资源共享
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英语视听》教学组组长肖英是eLearning系统的忠实用户。据她介绍,《英语视听》是选修课中十分庞大的教学团队,最多时学生人数达1000多人,教学班级达39个。课程教学既要统一,又要展现各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独特性。“eLearning 平台管理团队每学期都设置两套空间,一套面向所有选课学生,统一通知、统一作业发布,统一进行阶段性测试;另一套供每位教师做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肖英认为,eLearning平台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2010年,复旦信息办基于国际开源系统Sakai平台推出并运行新一代教学平台 eLearning系统,2011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截止2018年5月,eLearning系统共有课程站点9293个,项目站点78个。作为Sakai的中文版学习管理平台,eLearning系统集合了教学管理、在线教学、师生互动、精品课程等功能模块,在实现常规化工作服务的基础上,eLearning系统补充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内外资源共享。
至今复旦eLearning版本已被国内30余所高校运用,成立了以复旦牵头的开源eLearning平台的协作联盟。信息办相关负责人称,在教育信息化尤其eLearning系统的开发探索上,我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为学校教育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关注国际上相关系统的建设情况,推陈出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网络学习管理平台。
在教研服务信息化建设上,我校近两年加入了国际eduroam联盟,让复旦师生享受免费和安全的全球教育无线漫游服务;学校还全面采集和汇聚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数据,包括项目、论文、设备资产、体检、各级培训等,为教师建立起丰富全面的“个人数据宝库”。
数据服务生活:“一卡通”智慧点餐便利师生
复旦大学枫林餐厅大众菜品窗口,一众师生正在有序排队,通过提前预约取餐。其中,一位来自基础医学院的学生介绍说,自己是“一卡通”智慧点餐的忠实用户,课业紧张时,使用智慧点餐能为自己节省高峰期排队用餐的宝贵时间。
这一智慧点餐功能正是复旦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利用方面的最新尝试。该系统包括移动预约点餐、信息化菜品管理、餐饮种类和价格的调控、服务质量提升、饮食安全监督、营养分析与销售统计等功能。
在当下,“大数据”一词对于大众来说已不再陌生。大数据成果的利用紧密关涉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除了便利师生生活,复旦大学智慧点餐系统还将大数据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有机联系,通过软件反馈的大数据,掌握哪些菜品最受欢迎,哪些菜品销量较低,从而在采购配餐环节,随时调整,避免浪费。
这个系统一经运行便备受师生好评,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予以专题报道。
未来,智慧化复旦校园还会尝试利用大数据为塑造个性化、前沿化的科研服务,建设富含绿色智慧的校园生活提供信息支撑,系统开发人员表示,大数据服务将为未来的个性化、前沿化科研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待条件成熟或许可实现同行推荐。
创新步履不息:“五个一”重点工程描绘未来
2001年,复旦大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校园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以及全国首个实体化的信息化办公室——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应用和推广,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信息化应用已深入到高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师生和行政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2018年1月,复旦大学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高校,进入教育部评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试点单位之列。
日前,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第六教学楼已完成整修,摇身一变成为兼具科技感与艺术美的多媒体教学大厦。马蹄形教室、投票桌椅、讨论专用圆桌等大放异彩的现代化教学设计,电子班牌、智能移动充电、一体机触控课表、纳米黑板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生态课堂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能量,也让师生看到了更多便利和服务师生教学生活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未来更进一步的智慧化复旦校园是怎样的美景?“到2020年基本实现校园网络‘一张网’、基础设施‘一片云’、网络安全‘一体化’、数据资产‘一张表’、用户服务‘一站式’五个‘一’的重点工程。”在《复旦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做出了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