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保险改革打开了国际话语权 ——访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

14.09.2016  11:10


  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为中国保险业改革创新、对标国际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所,也为我国保险机构在国际发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为中国保险业走向国际“撑腰”的背后,上海自贸区在过去三年内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这些探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将产生哪些影响?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下简称“保监局”)副局长李峰。

  新产品注册量一年超五年总和

  记者:三年来,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最大突破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果?

  李峰:最大的突破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例如,过去在自贸区内设立保险支公司,审批流程需要20个工作日。改为备案制后,材料要求大幅减少,许可工作的完成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实现了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

  去年7月,上海自贸区率先实施了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过去一年来累计注册产品达到1200多个,超过近五年来同类产品备案的总和,说明注册制成功激发了保险市场的供给活力。

  此外,上海自贸区实现了保险专业中介股权信息的即时、透明、高效管理,至今已有114家中介机构完成了170次信息变更,市场主体报告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不仅信息公开透明程度不断增加,政府管理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积聚了42家保险法人机构,包括1家保险集团、18家寿险公司、13家产险公司、3家再保险公司、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另有51家保险省级分公司,说明各类型保险机构都不断向自贸区涌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功能性的保险机构也被上海自贸区吸引,如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和太保集团就在自贸区内设立了一家专业性的健康保险公司。

  “注册制”提升航运中心竞争力

  记者:自贸区航运保险注册制的推出颇受关注,这对上海建设航运中心有哪些重大意义?

  李峰:从宏观层面看,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是我国保险产品监管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监管部门通过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保险业能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全局、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将航运保险产品的审批备案改为行业协会注册,最大程度地放权于市场。通过电子化注册平台,航运保险产品实现了“7天24小时”全天候注册,即时审核通过,产品就能上线使用。注册制还对照国际标准,允许行业协会和保险经纪人注册产品,费率无需申报,根据实务需要可直接注册外文产品。

  考虑到保险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时对时效性的高要求,注册制的推出无疑增强了我国航运保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记者:除此之外,自贸区还有哪些航运保险方面的改革成果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峰:上海保监局一直致力于推动航运保险专业化、国际化的经营。截至目前,全国11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均落户上海,2015年上海航运保险市场规模全国占比26.76%,其中船舶保险全国占比44.45%,通过发展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上海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航运保险业务。

  另一方面,国内首家航运保险专业社团组织“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立后,代表我国加入了全球最大的航运保险协会组织——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并推举中国人保、中再财险两家机构的专业人员分别当选IUMI远洋船舶委员会委员和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有效提升了我国航运保险市场的国际话语权。

  保交所中保投成立补足短板

  记者:今年6月,上海保险交易所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目前保交所的交易进展如何?它的定位和规划是什么?

  李峰:保交所的成立,是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保险业从传统的产险、寿险、中介等业务,向建立保险要素市场迈进。

  上海保险交易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填补了国内保险要素市场的空白。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保险交易所都是一种新型机构,对建设保险要素市场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按照相关规划,上海保交所将着重探索盘活保险存量、支持用好保险增量两方面作用,重点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特种风险分散的“3+1”业务平台,努力建成“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保险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中保投又是怎样的保险相关机构?为何中保投的落户对推进自贸区保险改革会起到重要作用?

  李峰:2015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同年12月基金管理人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目前公司已完成三期基金募资。其中,一期募资400亿元,为招商局轮船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投资建设港口提供资金支持,直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二期募资300亿元,服务上海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募资150亿元,与上海“双创”母基金合作成立发展基金,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可以说,中保投的成立不仅对自贸区保险业改革很重要,对保险业进一步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也意义重大。

  深化保险改革完善风险防控

  记者:下一步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有哪些创新可向其他自贸区或是更广泛层面复制推广?

  李峰:未来上海保监局将继续按照“新国十条”和“金改40条”的要求,深入推进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开放创新,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上海国际保险中心。

  保监局将继续推动保险外汇制度创新、支持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创新发展、推动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建设、支持保险资金运用创新等。通过不断完善上海自贸区保险风险防控机制,持续优化上海自贸区的保险发展环境。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及要素配置全球化。与其他自贸区相比,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是上海自贸区特有的战略任务。因此,对标国际、扩大开放是上海自贸区保险业未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路径。保险业需要按照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定位,在外资准入、资金互通、市场互联、人才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推动上海自贸区在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