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保"与"新农合"要并轨了 城乡居民是怎么看的?
在上海,目前有三项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全市市民:即"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是"新农合"。有固定职业的包括退了休的市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参加"职工医保";其余的居民,则按照城镇与农村不同的户籍,分别参加"居保"和"新农合"。尽管这两种医保筹资都主要来自政府财政,但待遇却有很大差异。如今"居保"与"新农合"要并轨了,城乡居民如何看待统一的新医保?他们原本享受的医保待遇有何变化?
在浦东川沙新镇界龙村卫生室,一大早就有很多村民聚拢来,一些人不为看病,只是来打听"城乡居保"政策。
64岁的李阿婆一家人都参加"新农合",原本看病吃药问题都不大,但自从6年前儿子患了脑垂体瘤,多次到市区大医院开刀、住院,全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虽然儿子看病"新农合"能够报销一半,但因为需要自己先垫付,而且住院费用还有12万元的上限,李阿婆和老伴倍感压力,自己有病都不敢去大医院看。
李阿婆说的5000元快到了,是"新农合"门诊报销的最高限额。村卫生室的医生说,许多农民看病,是掰着指头算的。
浦东川沙新镇合作医疗事务所副主任 :超过5000元的部分就没办法了,全要自己支付了,所以压力是有点的,如果限额能够放开的话,对老百姓来说,今后看病就用不着算着钱来看了。
按照新的《城乡居保》,农村居民今后门诊不设最高支付限额;在住院方面,对各级医院的住院支付比例也比原来有所提高,特别是三级医院的医保支付比例比原来提高10%-20%;而且"城乡居保"将全面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农民的医保待遇大大提高了,那原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市民有何变化?在浦东洋泾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记者碰到了前来办理"城乡居保"的高女士,她说自己和孩子过去都参加"城镇居保",研究了新的"城乡居保",她觉得对看病较少的年轻人来说,更实惠了。
原来按照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一、二级医院的医保支付比例提高了5%,19-59岁城镇居民的门诊起付标准从原来的1000元下调到500元。同时,新办法规定,城乡居民在村卫生室就医,不再设起付线,医保直接按80%的比例支付。此外,对城乡居民还统一了大病保险政策。通过这些调整,上海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住院费用的平均医保支付水平,将超过75%,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不过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醒,与现有的"居保"和"新农合"一样,"城乡居保"依然实行社区首诊、二三级医院必须转诊的就医管理办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 :第一是鼓励就近看病,得到比较好的实惠,第二,村卫生室医生是对病人最直接了解的医生,根据需要开具转诊单,我们认为这对建立良好的就医秩序有一定帮助。
多年来农民的医保水平偏低,使得不少农民觉得看病负担重,有病不敢看。尽管新农合实施后,农民看病负担轻了不少,但是与城里的居民相比,总归还有差距。这次上海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把这块短板补上了,可以说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上,上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看看新闻网记者霍云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