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公开400余份犹太难民档案 9月1日将对外展示

11.07.2015  07:11

  原标题:虹口首次公开400余份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实物档案,9月1日正式对外展示船票、成绩单、驾驶证、牙医资格证……穿越70年,探寻犹太人在上海的旧时光

几件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使用过的物品。

  泛黄的船票、支离破碎的成绩单、布满深深浅浅污迹的身份证明……历经一年的修复、整理、编档,400余份犹太难民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生活的档案资料被首次公开。它们展现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如何来到上海,在上海生活的情况。据悉,这批珍贵档案已入选上海市第二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虹口区档案馆已着手复制这批档案,并于9月1日正式对外展示。

   1939年的船票有A4纸大

  随着编号为“218”的档案被虹口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从紫色保管盒中缓缓取出,此前从未公开展示过的400余份反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上海生活”情况的档案露出了真容。

  区档案馆副馆长王群一一向记者介绍起来。一位名叫Dul duea Kuel Poul的犹太难民在1937年3月12号领取了一张上海的驾驶证。驾驶证上显示,这名犹太难民出身于1911年,男士,上面还有持证人的照片,证件上的钢印也清晰可见,那个年代驾驶证的使用注意事项也一一罗列在证件附页:比如驾驶人要看护车辆、节省汽油、遵守规章等。

  时光穿越回70年前,一张1939年从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往上海的船票则是科恩(Kohn)一家的救命船票。这张船票有一张A4纸大小,由于船票体积较大,在原主人手中时是对折后收藏留作纪念的。因此,船票经长期折压,中间部分有一条明显的造成破损的深度折痕。经区档案馆修复后,船票被抚平了岁月留下的“皱纹”,恢复了“容颜”。它完整记录了科恩一家四口的登船日期、舱位以及在邮轮上的消费情况,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当年犹太难民如何通过海路逃出纳粹魔爪,又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上海的。

  而编号为12746的居住证是当年还是小女孩的依凡(Eva)所使用的身份证件。证件从犹太难民处征集来时,虽然有塑料外套保护,但内部纸张还是没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整体泛黄并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污迹、霉点,证件四周有深度齿状破损,中间部分也产生了断裂。同样经过修复后,证件页面从泛黄状态恢复到了纸张原色。从复原的手写字迹中可清晰看到依凡当时登记的“难民”身份字样。

   还能看到犹太孩子成绩单

  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展现了犹太难民颠沛流离后在上海度过的一段时光。

  王群介绍,在这批修复档案中,有犹太难民逃出欧洲时的船票,有他们来到上海后办理的各种证明,有他们在上海求职谋生需要使用的证件,还有战后他们离开中国时的船票等。

  随着编档工作的推进,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从中浮现。单独一份修复档案初看起来并不显眼,但当这些档案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却能看出当年犹太难民在虹口的生活状况。

  在一份修复档案中,有一张看似普通的纸条,上面写着一段英文:“这是一份身份证明,由水果店出具,用于办理犹太难民出入日本人所设隔离区的通行证。

  当年,为了帮助犹太人隔离区内的难民,不少中国人在自身生活艰难的情况下,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援助,有些中国人开设的商店为犹太难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当年的历史细节口说无凭,而这些档案浮出水面后,可以完整看出在日本侵略者阴影下生活的中国人与犹太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携手度过了那段共同的艰难岁月。

  此外,还有犹太难民的孩子在上海求学期间的成绩单、牙医资格证、小客车驾驶证等,这些档案也从各个侧面证明了当年提篮桥社区为犹太难民提供了完整的生活空间,从中可探寻出难民当时的各种生活细节。

   许多纸质档案已薄如蝉翼

  这些实物档案都是来源于犹太难民来沪寻根的过程中捐赠,或是后代提供的。“对于很多犹太难民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但是当他们知道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在征集实物时,仍毫无保留地将它们捐给了纪念馆。

  “犹太难民纪念馆送来了征集到的数百件实物,我们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门别类,梳理成6大类、400余件的档案资料。”王群介绍,400余件中,大量实物保存完好,需要修复的仅有近百件,多为纸质档案,比如成绩单、当时的报纸等。档案馆将这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件已完全修复完毕,其余预计今年内完成。

  在对一批批征集史料进行编档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发现,部分纸张档案跟随着犹太难民颠沛流离,已面目全非,小到油渍、污迹,大到残缺、断裂,“有的纸张档案历经多年岁月侵蚀已薄如蝉翼,整理时,我们都害怕稍一触碰就会损坏”。“对这些破损严重的档案,我们委托了专业机构进行修复,按照文物修复的标准进行原貌复原,做到修旧如旧。”王群介绍,从7月9日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开始重新布展,纪念馆会复制这些实物档案,9月1日后正式对外进行展示,原件将保留在区档案馆内。

  将申请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

  这些档案都是珍贵的资料,申遗将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目前,经虹口区档案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联合申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上海生活档案”已入选上海市第二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是上海档案系统中资料文献保护最高级别。

  目前,在档案系统内,相关的评选分为多个等级,依次为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项目、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世界记忆名录”。无论是哪个等级的评选,都对档案本身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有一定深度、内涵丰富。

  在此次“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上海生活档案”入选上海市第二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虹口区将在适当情况下逐步推进国家级、世界级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工作。

  这段在二战时期充满人性光辉的“虹口记忆”,将随着档案文献的进一步挖掘、修复、整理走出上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