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家风”开展 120余件史料讲述名人家训
今天是全国第12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由市文明办、市妇联与市档案局联合举办的“海上家风——上海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览”,在市档案馆外滩馆开幕。
“海上家风”展览通过120多件图片、视频、照片、档案文献及实物等历史资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陈伯吹、黄炎培、钱学森等16位沪上名人的家风家训,其中有不少展品还是首次公开。
“不少家风家训看上去是上世纪的东西,但时至今日仍很有意义。”上海市档案馆整理编目部主任石磊举例说:“钱学森父亲写给他的庭训‘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便很好地教授了钱学森如何做人的道理。
著名社会学者胡申生长期研究家风家训,他说:“家风家训对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家庭的家风家训因其地域有着鲜明的特点,上海海纳百川的氛围注定了家庭文化少不了中西交汇、多元并存的因素。”胡申生表示,上海的家风家训中有很多关于崇尚科学、重视商业精神、强调读书和艺术并存的内容。
从9月20日至10月20日,展览在市档案馆外滩馆(中山东二路9号)四楼展厅举办,市民可免费参观。
[新闻链接]
如果您家或者身边家庭中,有传承至今的家风家训,欢迎告诉我们。
请将家风家训大致描述出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 protected],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届时会有记者与您联系,还有机会刊登在晨报上。
[名人家风家训]
黄炎培家
爱国教育需言传身教
黄炎培是著名爱国教育家,爱国是家族文化中重要一环,父亲黄叔才之所以为其取名“炎培”,就是希望他永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而他也将爱国情怀传递给下一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大能(黄炎培四子)在云南参加滇缅铁路的建设,曾收到一张黄炎培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大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另外,黄炎培还坚持购买国货,以身作则向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一次,他生病住院,女儿给他买了一件棉毛衫,他看了一眼大发雷霆,责问女儿为何不买国货,直到女儿翻出商标确认是国货,他才息怒。
石磊展示了一封黄万里(黄炎培三子)写给黄炎培的家书,里面写到:“观鸿(黄万里儿子)决不肯坐黄包车到学校去,问其何故,答谓:看见车夫满头汗珠滴下来就不想坐了,此语出诸天真无伪之孩童,使男闻只是份感动”。“由此可见,黄家讲究爱国爱人的家风一直延续至后代。”
胡申生介绍,黄大能留学英国时,黄炎培就曾书写了36字家训给他,“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像于钱,外圆内方。”要求黄氏子孙待人接物时要“和若春风”般圆润,但内心一定要有原则,就像铜钱一样“外圆内方”。黄大能在回忆起36字家训时感慨说:“我的大半生都是在这个座右铭的监督下度过的。”
陈伯吹家
生活中启迪孩子智慧
陈伯吹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子陈佳洱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还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胡申生表示,陈佳洱之所以能成为物理学家,其中的科学引路人还当属陈伯吹。“陈家虽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生活中的指导也是一种家训方式。”
据陈佳洱回忆,小时候的一天,他溜进父亲的书房,不想正遇到电闪雷鸣的天气,一下子吓哭了。陈伯吹安慰陈佳洱时问道:“为什么会打雷呢?”陈佳洱曾听过“雷神公公要劈不孝之人”,陈伯吹听罢并没有责备儿子迷信,而是耐心地给儿子讲解打雷的原理,启发他从科学角度认识自然现象。
还有父亲演示的一次“静电舞”也让陈佳洱印象颇深,让他对物理学兴趣更加浓厚。陈伯吹将一块玻璃板架在两摞书上,剪了一些小纸人放在下面,然后用一块绸布包住一块积木,在玻璃板上迅速摩擦。由于静电作用,小纸人在玻璃下跳起“舞”来。“这种简单有趣的实验,比枯燥的解说有意思多了。在生活中启迪孩子智慧,也算是陈氏家风吧。”胡申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