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00余万尾鱼苗将放流黄浦江

25.04.2016  13:53

市民参与热情高,民间放流量超官方,渔业部门提醒应遵守相关规定

哗啦啦!”成千上万尾的鱼苗,顺着人工架设的滑坡跳腾着,欢快地跃入黄浦江中……4月22日上午,100多名社会各界代表在上海松江石湖荡“浦江之首”水域,将40余万尾鱼苗放流黄浦江,以改善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黄浦江上游水域是本市重点水源保护区,也曾是水生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水域。但工业、航运、涉水工程等水域综合利用,给上游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小压力,近年来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以鱼养水,以水养鱼”的增殖放流刻不容缓。

为何选三个月禁渔期放流?

这次共放流鲢鳙鱼16万尾、鲫鱼15万尾、黄颡鱼15万尾,均为体长10厘米左右的一龄鱼种。放流苗种均由具有资质的供应商提供,并在放流前进行严格的种质鉴定及药残检测,确保水域生态安全。放流后,这些鱼苗能大量滤食和摄食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达到净化和改善水质的目的。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节放流?现场专家说,目前正处于上海市内陆水域和黄浦江为期三个月的禁渔期(2月16日至5月16日)。在此期间放流,不仅能确保放流的鱼苗有两个月左右的修养生息期,且此时野外饵料比较丰富,可以大大提高鱼苗的存活率。今年以来,上海已在该水域放流鲢鳙鲤鲫、黄颡鱼、细鳞斜颌鲴等鱼种230万尾,5月至6月还将放流各类鱼苗3000余万尾。

增殖放流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和作用。比如,通过增殖放流一些濒危物种如松江鲈,可增加它在自然水域中的数量,起到对濒危物种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再比如,通过放流鲢、鳙等虑食性鱼种,能净化和改善水质,抑制蓝藻爆发。此外,增殖放流的一龄苗种,经一段时间后,可使合法捕捞的渔民实现增收。

每年,上海市区两级都会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增殖放流。上半年,主要在黄浦江和淀山湖水域放流,下半年则重点在长江口进行放流,品种有所不同。

民间放流量已明显超过官方

为科学评估增殖放流取得的效果,本市渔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投入经费,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2006年—2008年,市渔政处委托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分别开展淀山湖、黄浦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2014年—2016年,市渔政处委托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黄浦江鱼类监测与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工作,2015—2017年,市渔政处委托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淀山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增殖放流取得较好效果,在生态效益方面,大部分放流品种的资源密度保持稳定增长,渔获种类明显增加,水质得到改善;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社会调查,合法捕捞渔民的渔获效益呈增长趋势;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放流活动的宣传,逐步提升市民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市民的放生热情也越来越高:结婚了,买些鱼放生;乔迁了,一家人去放流;康复出院了,到河边放生去……现在,上海民间一年放流的鱼虾量已明显超过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光是我自己关注的民间放生群,就有500多个,他们经常组织放流活动……”市渔政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确实是个好趋势,但如果放流时间、地点、品种不恰当,也会带来很大危害。比如,有些鱼类是生长在长江口的,市民如果放生到黄浦江里,它们就很难成活;若将国外的鱼类、龟类放到河里,则是对本地生态的一种破坏。

渔业部门提醒市民,应遵守增殖放流相关规定,通过认购放流苗种、捐助资金、参加志愿者活动等途径和方式,参与渔业行政部门组织的增殖放流活动。不能放流外来种,如巴西龟、牛蛙等;不能放流杂交种,如锦鲤、异育银鲫等;不能放流凶猛鱼类,如雀鳝、黑鱼等,共同维护水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许梅

4月22日,松江石湖荡,各界人士代表参加黄浦江放流活动。 蔡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