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妇产科医院携手京浙川三地医院“试水”医联体新模式 国内首个跨省市妇产科和妇幼保健联盟成立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红房子论坛)上,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第二医院以及北京妇产医院发起成立的国内首个“省会城市三级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宣告成立。这也标志着这一国内首个跨省市妇产科和妇幼保健联盟的实质性工作,将按计划有序推进。
据了解,医联体建设是今年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联盟将以配合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致力于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简单协作”到“联心发展”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要持续深化医改,积极推动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建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早在1995年便开始了跨地域提高协作单位专科医疗水平的探索,22年来,不仅为协作单位输送医疗技术和人才,更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帮扶。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协助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宫颈疾病诊治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该中心已成为当地宫颈疾病的翘楚;嘉兴市海盐县妇幼保健院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迫切需要提高,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开展协作后,其产后出血的预防方式被作为重点项目在嘉兴全市进行推广。如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协作单位正从原来的长三角地区向更远处辐射,南有湖南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北有山东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最远的当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受益人群数量不断扩大,并以更深层次协作的方式促进不同机构间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基于“红房子”特色品牌在2015年10月成立的上海市首个妇产科医疗联合体——复旦大学妇产科医疗联合体,不仅促进了复旦大学范围内妇产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妇产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打通了医联体成员单位间的“绿色通道”,为患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内享受“同质化、高水平”的妇产科诊疗服务提供了便利。
继牵头成立复旦大学妇产科医疗联合体以及辐射江浙沪和新疆地区妇幼保健院的协作网之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从新的视角看待妇产科行业的发展,成立联盟的想法在其心中酝酿已久。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而在《意见》出台之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已然着手对联盟的建设作出前期规划,并已在国内部分省份的三级妇产科医院进行了相关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有关省级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的发展参差不齐,但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却迫在眉睫,建立妇产科专科联盟势在必行。
打破“区域障碍”以造福患者
此次成立的联盟不同于一些医疗机构间简单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而是更侧重于不同区域医疗机构间资源的互助互补。联盟内部将设立四家常任理事单位,各区域选出1至2家理事单位(不固定),其余则为联盟成员单位。联盟拟定期举行一年一次的交流会议,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平等的展示与交流机会。同时,联盟致力于打造妇产科学领域的“四个平台”,即学科建设协作化发展平台、医疗资源高效化利用平台、医疗质量同质化提高平台和医院管理科学化提升平台。在联盟内实现“四个共享”,即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学共享,从而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医教研的同步提升。
作为联盟工作的开端,第四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红房子论坛)近日举行。本次论坛设妇科肿瘤、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微创、生殖免疫、超声科、新生儿科、医院管理等12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妇产科“大咖”们,带来了妇产科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成果。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巡视员李路平、上海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等对联盟成立给予了充分肯定。徐丛剑表示,联盟将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据介绍,促进跨省市妇产科诊疗技术和资源共享是联盟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后续的工作中,联盟将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建立高端的互联互通妇产科会诊平台,以造福更大范围的患者。